千家峒神秘!難道千家峒腹地更神秘?
神秘是好奇者的結拜姊妹,神秘是求知者的夢中戀人。
千家峒有神秘存在,就會有人尋覓這個刺激的夢,叩響這扇神秘之門。
賓盛中,社會學專家,中國民族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少數民族史學研究。他受南方少數民族研究院的委託,調查居住在南方各少數民族的歷史沿革、風土民情。
五年多來,賓教授幾乎走遍了南方七省(區)的少數民族地區,他調查了壯族、苗族、布衣族、仫佬族、水家族、彝族、白族等十多個少數民族的第一手材料。可是在對瑤族的調查時,這位科學嚴謹的教授心中,卻形成了一個久久不能解開的結。是什麼結呢?原來瑤族同胞都提到一件事:他們的祖先來自世外桃園般的千家峒。
千家峒?
賓教授曾有耳聞,可真正的千家峒在哪裡,誰也說不清楚!南方各省稱之為“千家峒”的地方不少,他也造訪過好幾處。而他到過的“千家峒”,不是在丘陵平原地區,就是面積小得可憐,不像是曾聚居過成千上萬戶瑤族同胞、幾乎與世隔絕的神秘樂園。
前不久在湖南湘西瑤族村寨的走訪中,無意中聽說江永縣有個大遠鄉,原先的名字也叫“千家峒”!那裡有一大片“原始森林”,是個人跡罕至、野獸出沒的處女地。
興奮起來的賓教授立即前往大遠鄉考察,在大遠鄉果然聽到了一些千家峒的傳說。更值得探究的是,這個“千家峒”是一個大峒概念,以主峰韭菜嶺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包括了湖南江永縣、道縣和廣西灌陽縣一千兩百多平方公里的山區。
賓教授帶著這一股子興奮勁,趕到了灌陽縣,他細細地翻閱了灌陽縣誌,終於找到了一張民國初年的灌陽地圖,地圖右上方赫然標註著一個地名——千家峒!再仔細觀看,這個標註為千家峒的地方果然與江永、道縣相鄰。賓教授凝視著地圖,他決心要解開這個塵封在人們心中的千古之謎。
賓教授近兩三年來,一有時間就往返於江永、灌陽、道縣之間,越來越多的故事和傳說,漸漸佐證了地跨三縣的千家峒,就是瑤族同胞苦苦找尋的,迷失了七百多年的瑤族祖先的發祥地,瑤族同胞心目中的聖地!賓教授向江永縣建議,儘快將大遠鄉正名為“千家峒鄉”。
三年後,在湖南江永縣的版圖上,終於堂堂正正地出現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地名——千家峒鄉。
賓教授想著要採集更多的例證,提出要親自到千家峒的腹地——韭菜嶺主峰考察時,上至縣領導,下到一般幹部群眾,都紛紛勸阻他。畢竟,那地方几乎無人攀登,未知的危險和困難,誰也無法預料。
倔強的教授沒有再提出上韭菜嶺的事,他悄悄來到千家峒鄉,也沒有和鄉幹部打招呼,憑著一張從灌陽縣影印出來的地圖,便摸索著上了韭菜嶺。
大千家峒區域在湘桂交界的都龐嶺上。
都龐嶺與越城嶺、渚萌嶺、騎田嶺、大庚嶺統稱五嶺,是橫亙南中國的著名山脈,真可謂“五嶺逶迤騰細浪”,此處山勢的險峻、地形的複雜由此可見一斑。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千家峒分上、中、下三峒,三峒緊緊相連,總地勢是四周高而中間低。峒裡野草灌木叢生,古樹青藤點綴;低凹處水聚成溪,溪水清澈純淨,灌江支流秀江、泡江的源頭就發源於這涓涓細流;山裡天氣變幻莫測,時而豔陽高照、時而霧繚雲繞、時而竟有暴雨突襲。
不過,無論陰晴雪雨,不管春夏秋冬,千家峒都會呈現給人們一幅幅蔥蔥蘢蘢,充滿詩意的美麗畫卷。
千家峒又稱毛坪洞、成福洞。
主峰韭菜嶺,海拔兩千零九米。
從千家峒鄉向韭菜嶺走去,田地、水渠、菜園、魚塘、屋基、墓地漸少,當四周只剩下一片片荒蕪的景色時,你會發現此時只有參天古樹、奇峰怪石與你作伴。細心的你會辨認出依稀可見的獸蹄鳥跡:黃腹角雉、獼猴、飛虎、穿山甲、虎紋蛙、山雀、錦雞等珍稀動物在林中不時出沒。此情此景,不知會不會為你的探險之旅平添幾分樂趣抑或增加幾分恐怖與神秘?
韭菜嶺上,賓盛中教授正在艱難前行。
這次進入千家峒腹地,與之前到其他各省的少數民族山區相比,更為險惡艱難。但無論多艱難的路程,都絲毫未減賓教授對這次考察的濃厚興趣。是呀,這可是一個超級重大的課題,它將揭示一樁千年迷案——千家峒數萬瑤民突然消失之謎。
從千家峒鄉出發到韭菜嶺腳下,花了兩個多小時。上山的路就更加艱苦了,準確的說,幾乎無路可走了,只能依稀辨認出以前曾經有人走過的模糊痕跡艱難前行。
鑽過灌木叢,涉過溼草地,沿著陡峭的山脊走到韭菜嶺的頂峰。最驚險的是有如鯉魚背的山脊這一段路,長約三百多米,路徑非常狹窄。要知道,山脊的兩側便是千尺陡坡,失足跌落會粉身碎骨的。
賓教授小心翼翼地上到山頂,越走越熱,他不禁解開了衣領,繼而敞開前襟。誰知前襟這一敞開不打緊,竟發現一注鮮紅的血從頸脖流了下來。他順手一抹,一團吸血吸得溜圓的山螞蟥帶著自己的一抹血跡攤在手掌之中。沒辦法,這幾毫升鮮血算是獻給韭菜嶺的生靈們了。賓教授低頭一看,腳下有一個三角形混凝土金屬柱航標,也許這是現代人在韭菜嶺上留下的唯一標記了。賓教授站在海拔兩千多米的韭菜嶺頂峰,只見山下雲霧繚繞,山林崖石若隱若現,不禁產生一種傲視群山的豪邁。
一路上的險象環生,值!
賓教授是來考察的,因此邊走邊探邊拍照,耗費了大量時間。
上到山頂,已時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