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3月22日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件事是在日本的推動下,美國與朝鮮簽訂了《美朝修好條約》,朝鮮終於開啟了國門。
這半年來,美國駐日本公使沒少給日本政府施壓,日本便給朝鮮施壓,經過三個月的協商,最終才簽訂了這份協議。
這件事對大清內部的一些有識之士帶來不小的衝擊和震動。
舉目望去,歐美的強國都在世界上跑馬圈地。
而大清仍然抱著中央之國的念頭,在連戰連敗之下,安於一隅,頹勢盡顯。
原本的屬國,也紛紛被歐美列強搶佔,這對於大清的威信也是極大打擊。
如今朝鮮被迫向美國開放了市場,而法國人還在越南那邊摩拳擦掌。
變法,已經迫在眉睫。
而另外一件事,便是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在阿塔卡馬沙漠進行了一場大戰,三方投入兵力超過四萬,戰鬥持續了三天。
智利全線潰敗。
這個主要的硝石礦區,又被秘魯、玻利維亞給搶了回去。
這對於智利來說是一個噩耗。
智利在開戰之前,就已經陷入經濟危機,開戰後就搶了這片硝石礦區進行開採,出口換取外匯。
加上戰爭對內部經濟的拉動,這才撐到了現在。
因此這片礦區對於智利來說是重中之重。
如今這片礦區被秘魯和玻利維亞搶了回去,智利的不少人立刻感到了悲觀。
隨後智利便再次組織兵力進行反攻。
……
“如果智利這次再輸,國內就該厭戰了!”陳正威拿著電報,若有所思道。
畢竟智利只是一個280萬人口的小國,戰爭潛力很有限。
而秘魯和玻利維亞加起來也有差不多500萬人。
智利全靠開戰前期搶下的這片礦區支撐著。
如今這片礦區丟了,智利就很難堅持下去了。
“師兄,這是英國發來的電報!”李希文又走過來。
“他們說什麼?”
“他們不希望我們再積極介入戰爭,禁止我們再向秘魯和玻利維亞出口武器、彈藥和糧食、藥品。”李希文道。
“另外,英國的太平洋艦隊將會在交戰區外圍巡邏,禁止各國船隻穿行和介入戰爭。”
英國人這次的電報措辭很嚴厲。
“英國人這是急了啊!”陳正威冷笑。
之前英國人還多少要點兒面子,擺著架子不會親自下場。
現在智利的情況不妙,英國人直接將臉皮都扔了,開始親自下場了。
“暫時不用理會他們!之前往那邊運的槍支彈藥應該夠他們用了……糧食他們自己想想辦法。不過什麼事都要提前做好準備,讓他們從厄瓜多和哥倫比亞那邊找一條運輸通道出來。我們現在沒必要和英國人硬碰硬對著幹。”陳正威擺擺手。
他是放火的,在這事上又不準備自己下場。
陳正威之前就運去了大量武器彈藥,就連手雷都送去了一批,超過1萬枚。
而且他還派了人去幫助秘魯和玻利維亞訓練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