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五十五章 如坐針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五十五章 如坐針氈 (1 / 2)

1987年,一月刊的《最文學》上市發售。

如同往常一樣,無數讀者從這天早上開始,在各大書店、郵局、書報攤買到了這一期《最文學》。

不少人迫不及待地翻開了刊物,開卷第一部作品《讓子彈飛》映入眼簾,作者姜玉樓。

是姜老師的作品!

這讓不少喜歡他的讀者心頭一喜。

姜玉樓的小說質量高,題材新穎,還喜歡寫長篇,產量也沒話說,作為他的讀者,實在太幸福了。

《讓子彈飛》同樣原著一樣,以民國初年為背景。

花錢買官赴南方康城上任的馬邦德夫婦,赴任途中,遭到張麻子襲擊。

為求保命,馬邦德謊稱自己是縣長師爺,準備赴鵝城上任。張麻子雖是劫匪,但當年卻是手下的大將張牧之,北洋軍閥割據的亂世,只有落草為寇。

雖為劫匪,他堅持劫富濟貧,彷彿將年輕時未能完成的國富民強理想以劫匪之道完成。張麻子假冒馬邦德帶著師爺赴鵝城上任。

鵝城是個貧瘠之地,黃四郎靠著亂世販賣煙土富可敵國,坐霸一方,鵝城百姓對他敢怒不敢言。張麻子上任之後,目標對準黃四郎,兩人既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激烈的較量卻也隨之展開。

張麻子拒絕惡霸黃四郎的示好,矛盾隨之爆發。

當讀者們看到黃四郎的管家胡萬帶著人誣陷六子吃飯不給錢,年輕氣盛的六子為了自證清白不惜剖腹的橋段,不禁脊背一陣發涼。

他們覺得這一段有深意,但故事太精彩,容不得他們多做思考,只能等到讀第二遍的時候在思考其中的隱喻。

回到故事中,

張麻子眼前除了黃四郎這個對手之外,還有一個隱形的對手——鵝城的百姓。

時代已改朝換代為民國,但鵝城百姓卻封建不改,見到官員便下跪,還喊青天大老爺,面對黃四郎這樣的惡霸更不敢起身反抗。

在這樣的情勢下,張麻子所創造的“革命”幾無動能。

最終,張麻子巧用黃四郎的替身,他的長相與說話方式與黃四郎無異,張麻子索性在群眾面前把他當作黃四郎斬首示眾。以為黃四郎真死了的群眾,紛紛前往黃四郎豪宅打劫。

革命已經終結?不!張麻子的手下們告別了張麻子,他們要前往浦東。

故事是這麼個故事,如果單從文字上來看,似乎也就那麼一回事。而且小說中多有粗鄙之言,與姜玉樓過往的作品大有不同。

難道,這就是個普通的麻匪盜官鬥土豪的故事?

不,讀者們相信姜老師的作品不會這麼淺顯,絕對有更深層的東西是他們沒有發現的。

於是,他們抱著挖掘深層含義的心裡重讀這部小說,果然發現了有趣的隱喻。

比如“馬拉火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