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七十八章 自帶笑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八章 自帶笑點 (1 / 2)

央視在拿到《編輯部的故事》全部劇本後,很快找到了合適的演員,然後開始了拍攝。

主演方面,男主角選擇了葛尤,女主角不再是原版的呂麗萍,而是選擇了風華正茂的宋丹丹。

由於是情景喜劇,拍攝場景少,難度不大,即使用了半個新人當導演,進度依舊不慢。

轉眼到了三月末,央視耗費巨資製作的年度大戲《末代皇帝》率先開播,共28集,每天播一集。

這部劇從81年立項,84年開機,87年殺青,用了好幾年時間。

這部劇比較全面地展示了溥儀從幼年到老年的生活。由於央視捨得花錢,因此製作頗為精良,加上請了朱家溍先生做顧問,考據相對嚴謹,贏得了不少好評。

演員陣容方面更是強大,有不少姜玉樓的老熟人。

比如演青年溥儀的陳到明,演載灃的藍天野,不少人還是人藝的話劇演員。

沒打過交到,但看過作品的也有不少。

比如郭霄珍(史湘雲)演溥儀的愛妃譚玉齡,演光緒的楊立新。此外還有倪大紅,演了個電工。

另有洪宇宙,就是《三國》裡的周瑜,也有點戲份。

這部劇水準頗佳,陳到明在第八集出現,但剛播了三四集已惹得一片稱讚。朱家溍先生專門撰文,寫道:

“可能有兩個態度,來處理這個題材。

可以追求有噱頭,拍成一部鬧劇,這樣可能會吸引部分觀眾。但是,一部作品既然標榜再現歷史,首先就不要違背歷史真實。

單看前幾集還是不錯的,例如登基一場,太和殿門前的‘九龍曲柄蓋’有一個從併攏變為張開的特寫鏡頭。

因為王公大臣分佈在大院裡,皇帝從太和殿後隔扇進入太和殿升座,大院裡的人看不見。所以‘九龍曲柄蓋’張開,就是告訴全體人員,現在皇帝已經升座。

於是整個環境靜悄悄,沒有任何聲響。

此外表演上也可圈可點,西太后的扮演者完全扔掉話劇和電影中的模式,我們不再聽見拉著長腔,裝腔作勢的語言。

隆裕太后和醇王福晉,都是穿敞衣梳兩把頭的中年婦女,扮相相同,但演員把她們的窩囊和機靈,分別表現出來了,是截然不同的人物……”

這篇文章不可謂不誇讚,朱家溍先生是清史大家,他一說,立時又吸引了不少觀眾。

劇也確實不錯,可以當成紀錄片來看,展現了很多清朝的真實習俗。比如,太監們管皇上不叫皇上,叫老爺子。

此說法,源自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他自己說,內廷太監就叫老爺子,大臣還是叫皇上。

老爺子跟老佛爺差不多,是一種非常尊貴的敬稱。

當然我們覺得滑稽,就像慈禧讓光緒管自己叫“親爸爸”……

《末代皇帝》亮相不俗,央視放了心,接下來即使接檔的《編輯部的故事》拉了,今年的口碑也算保住了。

作為接檔劇,央視也沒有太大的野心,收視率能保住三分之二就滿足了。

當然,他們也不會徹底放任。在《末代皇帝》播出期間,央視已經在打廣告了。

娛樂報紙,乃至雜誌上都能看到關於《編輯部的故事》的軟文廣告。

“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將於某某日播出。”

“《編輯部的故事》開創國內情景喜劇先河。”

“《編輯部的故事》由大作家姜玉樓擔任總編劇。”

“《編輯部的故事》接檔《末代皇帝》,帶給觀眾不一樣的精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