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再考慮一下吧,畢竟距離咱們還有一段時間呢。”
“也是。”
衛國平三人在經過宋文的一番介紹後,也湊在一起聊了起來。
衛國平吐槽道:“哎呀,我覺得作家真不好當,自從玉樓說了這事後,我就想著寫一篇文章發在《最文學》上面,結果寫了不少稿子,沒有一篇滿意的。”
于敏附和道:“沒錯,我也放棄自己寫稿子,準備翻譯一部外國文學,賺點翻譯稿酬算了。”
徐向東瞥了眼兩人,“你們還真想投稿啊。”
“怎麼,你沒這個想法?咱們可以先寫點稿子,等有經驗了,或者等到大學畢業,直接到《最文學》當實習編輯。”衛國平道。
徐向東先是看了眼周圍,然後才小聲道:“我對當作家沒興趣,也不想當編輯,更不想翻譯外國文學賺那份幸苦錢,我可是學英語的,以後是要出國的。”
于敏悶悶道:“可是,出國又能幹什麼呢?”
“是啊,即使出國難道就能賺大錢了?”衛國平也很是不解。
他以前也有些出國的想法,可是和姜玉樓聊得多了,他對國外反而沒有那麼深的濾鏡了。
尤其是姜玉樓的想法,在他看來太對了。就目前看來,國外尤其是美歐似乎很好,可是國內的機會越來越多。想要有個好前途,還得是留在國內。
就說他這個專業吧,去了歐美能幹什麼。他連英文都不懂,交流都是問題,更別說打工賺錢了。
相反留在國內,即使不靠父母,就他燕大畢業生的含金量,學校分配也有好去處。不想分配的話,室友還是雜誌社的社長,工資兩百塊,就薪水這一塊已經超過他的父母了。
徐向東仰天長嘆,“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他和室友不一樣,家裡人就在國外,選擇的餘地可多了,兩百塊在他眼裡,還真不算什麼。而且,他還有語言優勢。所謂的學校分配,還有雜誌社的後路,也不過如此。
唯一讓他比較在意的,可能就是姜玉樓的事業越做越大,讓他有種望塵莫及的感覺,很是不爽。
于敏看了眼爭執的兩人,沒有說話。
在宿舍幾人中,他的條件算是最差的。
在他看來出國前途未卜,去姜玉樓的雜誌社工作風險也不小,與其冒那個險,不如想辦法畢業留校呢。
到時候一邊賺學校的工資,一邊翻譯的外國文學賺點稿酬,也是美滋滋呢。
傑西卡、佐天淚子等一眾留學生和奧利維亞等人倒沒有那麼多觸動和感想,他們純粹是為姜玉樓感到高興。在他們眼裡,大作家和創業人士的含金量也不一樣。
大作家的身份固然讓人尊敬,雜誌社老闆的身份前途也很光明。尤其是當他們知道華夏雜誌銷量非常高,並且每年增長率都不小後,對《最文學》的未來更看好。
劉所拉、王碩、曲小松和李媛媛四人則由老朋友馬嘟嘟陪同。
馬嘟嘟說了很多,主要是吹捧姜玉樓。
吹捧他的業界地位,吹捧在讀者中的影響力,吹捧《最文學》的未來和姜玉樓的宏圖壯志。
曲小松有些聽不下去,受不了馬嘟嘟在他心上人面前吹捧其他男人,反駁道:“是,小姜在文學界是有些名氣,可是他的名字還不足以撐起一家雜誌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