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姜玉樓這邊有收穫,宋文那邊也是收穫頗豐。
他以《最文學》雜誌社的名義,聯絡到多家大學,還真讓他招到了不少懷揣夢想的文學青年。
時間一天天過去,《最文學》雜誌社的框架也搭建了起來。
隨著人員的充實,很多工作也可以幹起來了。比如《最文學》的創刊徵文活動,在姜玉樓的鈔票攻勢下,出現在了各大報紙版面上。
同樣是各個型別和題材的作品都收,稿酬也是每千字3至10元的水平。當然,要是有特別出彩的作品也能按照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的方式支付稿酬。
不只如此,《最文學》的徵文廣告還許諾,如果作品發表後大受歡迎,會立刻安排發行單行本。
總之一句話,就是儘可能地讓作家在《最文學》上賺到錢。
徵文活動發出去後,立刻引起了轟動。
一來這家雜誌社屬於燕京作協,二來主編是從《收穫》離職進去的,三來這家雜誌社的社長竟然是姜玉樓!
姜玉樓的名字出現在一家雜誌社的領導層一欄,讓業界悚然一驚。
本來姜玉樓是被眾多雜誌社所爭取的,結果現在人家有了自己的雜誌社,以後豈不是隻會在自家的雜誌上發表作品?
有人預感到國內的出版界要變天了!
也就在徵文刊登後,姜玉樓家的電話也被打爆了。
來自國內各大雜誌社的主編,相熟的編輯紛紛致電,詢問情況。
姜玉樓又能怎麼說,他當然不會說自己的作品以後只發自家的雜誌,而是說會綜合考慮云云。總之就是給大家一個念頭,別真把他姜玉樓當敵人看待了。
週末,姜玉樓帶著親朋好友來到國際大廈《最文學》雜誌社的辦公樓。
來參觀的人除了他的父母外,還有唐月雯,她宿舍的姐妹,衛國平三人,傑西卡、佐天淚子等一眾留學生和奧利維亞,校外的人也有路謠,劉所拉、王碩、曲小松和李媛媛。
“這裡就是我們雜誌社的辦公區了。”姜玉樓指著還較為空曠的辦公區,笑著道:“當然,現在看來還比較空曠,這是因為員工正在招聘中,辦公桌椅也在訂製中。隨著這些工作慢慢完成,整個一層就會顯得正常起來。”
來這的許多人看到眼前的一切,嘴都快合不攏了。
他們也聽說了姜玉樓要辦雜誌,本來以為是小打小鬧,可如今看來,就衝這辦公面積,一點都不比文學雜誌四大名旦小。
到底是姜玉樓信心十足,還是他膨脹了?
他們想到姜玉樓過往的成績,沒辦法往他膨脹方面想。
“大家隨便參觀,要是有想了解的,也可以問我,或者問編輯們也行。”
參觀人群散開,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來雜誌社,自然對一切都好奇的緊。
唐月雯的幾個舍友湊到一起,聊了起來。
“這沒想到,月雯的男朋友竟然是姜老師,而且姜老師現在還要開雜誌社了!”
“月雯告訴我們,《最文學》很缺編輯,你說我們到底是服從分配,還是來這裡當編輯呢?”
“感覺當編輯也很好,而且這家雜誌社的社長還是姜老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