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半個多月,基本沒有閒著的時候,回國後不是見領導,就是參加媒體記者的採訪,要麼就是參加各大高校的講座,這些日子以來,姜玉樓有多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還好,重新回到燕京,他終於可以稍稍放鬆下來,享受那份久違的閒適。沒有了工作的束縛,和唐月雯琴瑟和諧簡直羨煞旁人。
他是閒下來了,可是官方對於他的宣傳沒有停下來,這一波又一波的宣傳攻勢又如同潮水般洶湧而來。
有人可能要問了,姜玉樓之前也獲得過直木獎,為什麼沒有引起如此轟動?
這裡面有幾個原因,一來直木獎是島國的文學獎,雖說中日友好,懂得都懂。
二來直木獎比較偏向新人,國內在瞭解一番後,也不好吹捧太過。
三來,那時候姜玉樓還太年輕,而且正在上學,領導們也不太好打擾他的學業。
最後嘛,雨果獎雖然是科幻文學獎,但他影響廣啊,就一個世界科幻協會的名頭,就夠上面開心一陣了。更別說姜玉樓這次收穫頗豐,不僅自己拿獎,還和楊蕭邀請了科幻協會的人訪華,還有科幻作品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這些都是值得說道的。
你看,自從改開以後,是不是一切欣欣向榮了?
咳咳,所以呢,姜老師這樣一位文學作品受到全世界人民喜歡的作家,自然成了國家的一張名片。名片的作用大家都懂,不宣傳怎麼行。
於是乎,都不用姜老師出馬,在文化部門、外交部門和宣傳部門的默契配合下,全國的報刊、電臺廣播、電視臺上關於姜玉樓的內容甚囂塵上,給姜玉樓來了一次飽和式的輿論宣傳。
這樣的宣傳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姜玉樓這個名字真正出圈了。以前,他也就在文壇和讀者圈裡有些名氣,可在政府部門的默契推動下,他似乎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雖然還沒到婦孺皆知的地步,卻也在向著那個方向發展了。
隨便去街上抓個人問他認不認識姜玉樓,他大概會這麼回答:
“哦,你說的是那個大作家姜玉樓啊,我聽說過他。”
大概就是這種知名度。
在姜玉樓之前,國內有影響力的作家是誰?
不客氣地說,應該是魯迅先生了。
但是,魯迅的名氣是特殊的年代和教科書上一篇篇經典文章鑄就的。
而姜玉樓呢?
雖然很多人也承認他的作品好,而且還得了獎,可還是覺得離譜。
普通民眾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他們只知道姜玉樓為國爭光,得到了老外的認可,說他是大作家一點都不過分。
得獎之前,姜玉樓的名字已在全國文壇上熠熠生輝,他是當代文壇的璀璨明星,同輩作家中無人能及。他的才情與作品,早已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與尊重。哪怕是那些成名已久、輩分較高的前輩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
細數他步入文壇後,拿到的獎項還真不少,作協頒發的全國優秀長、中、短篇小說獎拿了,茅盾文學獎拿了,直木獎拿了,雨果獎拿了。
你就說羨慕不羨慕吧,而且他才二十四歲啊,誰就能肯定他未來幾十年再也拿不到一個獎項?
種種榮譽加身,還有國家幫忙宣傳,本來名聲斐然的他,大有成為新時代文壇領袖的趨勢。
恐怖如斯!
姜玉樓的聲望進一步提高,可謂如日中天,就連作協的領導都不能再將他視為小輩,而是要平等對待了。
名氣和聲望的提升,也幫姜玉樓鍍了一層金身。別小看名氣和聲望,有時候能幫他解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除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獲獎帶來的真正利益漸漸開始顯現。
有了政府的站臺和宣傳,姜玉樓近年來的所有作品的銷售都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存貨沒頂住幾天,印刷廠加班加點地幹,印出來的書連墨都等不及幹就要打包裝車。
據可靠訊息稱,自從姜玉樓獲獎後,他的作品同比上升了八成還多。不少印刷廠迫不得已加班加點工作,如此才能暫時滿足市場對姜玉樓作品的需求。
儘管印刷廠已經全力以赴,但各地的徵訂單仍然源源不斷地湧來。讀者們對姜玉樓的作品熱情高漲,彷彿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席捲了整個文化市場,姜玉樓的名字也因此而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