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他這一番慷慨陳詞之下,與會眾人也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最漫畫》要搞,還要搞的很好,更要起到關鍵的橋頭堡作用。
只是,國內的連環畫實在無趣,他們以前倒也愛看,可自從眼界開啟後,早就看不上了。他們如此,親戚朋友的孩子同樣如此。
大環境這樣,想要追上島國漫畫恐怕很難吧。
有人道出了心中的隱憂,“社長,我們真的可以嗎?”
姜玉樓疑惑地問道:“為何不可?難道我國的漫畫師天生便弱於他國的漫畫家嗎?”
“社長,我不是這個意思。只是漫畫就像小說,也要有精彩的故事。即使我們有出色的漫畫家,可是故事從哪裡來?”那人連忙解釋道。
“這點我也早有考慮。”
姜玉樓笑了笑,“編輯部的同志一定記得新來的佐天淚子小姐吧?”
“啊,那個漂亮的女留學生嗎?”
“記得啊,佐天小姐華語很棒,待人也很親切有禮。”
“是個踏實肯幹的女孩子。”
姜玉樓道:“既然你們記得就好,佐天小姐目前正在創作一部作品,非常適合改編成漫畫。等漫畫師就位後,這部作品也會改編成漫畫,然後成為《最漫畫》的主打連載作品。”
眾人雖然還有疑問,但也不多了。況且,現在《最漫畫》還屬於草創階段,有些話太早說出來也沒用。
會議結束後,眾人心情複雜。有對過往雜誌社所取得絕佳成績的自豪,也有對未來發展的期許。當然,他們也不是就此便能高枕無憂。
《最文學》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如何讓雜誌越變越好,不僅是社長需要關注的,他們也需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在這個文學雜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時代,市場宛如一片肥沃的土壤,只要撒下文學的種子,便會吸引渴望知識的讀者前來耕耘。
然而,這片土地同樣充滿了競爭與挑戰,不少與《收穫》同歲的雜誌,有的已經黯然離場,有的則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最文學》若想在這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不僅要確保每期作品都如同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更要在眾多雜誌中獨樹一幟,擁有自己的風格和靈魂。
除此之外,《最漫畫》也在會議之後,悄然進入了緊張的籌備階段。
報紙上出現了《最文學》第二期的最後預熱,也公佈了徵訂資訊,以及一則不太引人注目的廣告。
【《最文學》徵稿優秀漫畫作品。】
“在蔚藍的天空下,《最文學》雜誌張開其廣闊的胸懷,熱切地呼喚著優秀的漫畫作品前來投稿。我們渴望在那一頁頁潔白的紙張上,看到你們獨特的創意,感受到你們深邃的思考,領略到你們細膩的筆觸。”
在標題下方,還有詳細的徵稿要求。要求高,稿酬同樣不少。
一頁兩塊錢,一月最少二十五頁能拿五十塊錢,和這個年代的工人工資相差彷彿。
《最文學》的廣告沒有引起什麼波瀾,但是傳播範圍卻不小,基本覆蓋了全國主要城市。
遠在西南省會城市——成都的普通工人白石林就看到了這則廣告。
白石林已經四十一歲了,人到中年,在工廠工作也是勤勤懇懇。因為工廠需要辦板報的原因,私下裡也學了國畫和宣傳畫。
近兩年,又跟著《成都晚報》“小蜜蜂”漫畫專欄的編輯羅遠明老師學漫畫。
因此,他是有一定的漫畫功底的。
在看到廣告後,他是真的心動了。那可是譽滿全國的《最文學》啊,只要是識字的人哪個不曉得。更別說畫二十五頁就能拿到五十塊錢稿酬,這都頂得上他一個月工資了。
有愛好,有閒暇時間,白石林有了投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