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文學》編輯部的編輯們最近忙得要死。
自從路謠小說《人生》大火之後,單行本要發行的訊息,版權紛紛出售的訊息傳遍大江南北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就把他們給淹沒了。
投稿最多的當然還是新人作家,乃至連作家都算不上的文學愛好者。但是與之前不同的是,最近投稿的知名作家越來越多。
只是所以造成這種情況,還是因為姜玉樓代表《最文學》四處出動,推銷自家作家的作品。
尤其是路謠小說《人生》的成功,對他們的觸動最大。
往年,要說哪位作家最成功,誰的小說賣得最多,誰的小說版權最吃香,作家們心裡想到的有且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姜玉樓。
姜玉樓實在是太成功了,成功到他們完全起不了其他心思。
比不了啊,實在是比不了。
當然,他們那不是嫉妒。雖然不至於心氣被打沒,但也認為自己的作品即使寫得好,文學價值高,在讀者和導演、編劇等人的眼裡還是不值一提。
但是《人生》的出現,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原來只要小說寫得好,完全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如果再碰到一個好的平臺,想要如姜玉樓一般發財可能不容易,但是和路謠扳一扳手腕,卻未嘗不可。
根據他們的估算,路謠就靠著《人生》一部作品,稿費和版權收入加起來能超過上萬塊。
這可是上萬塊啊,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四五十塊錢的年代啊!
要說他們不眼紅,那是假的。畢竟路謠不是姜玉樓,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當關於路謠的版權又出售了哪些的新聞登報後,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彼可取而代之。
沒錯,就是這個念頭。
他們和路謠一樣,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憑什麼他能賺上萬,而我不能呢?
路謠的作品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進步很大嗎?
他們不覺得。
那他為什麼能這麼火?
因為平臺!
沒錯,《最文學》再次進入他們的視野。
一開始,這些知名作家知道《最文學》還是因為姜玉樓。
國內最年輕,最有名,最有錢的作家自己創辦了文學刊物,想不引人注目也難。
但,也就那樣了。
畢竟經營文學刊物和文學創作不一樣,這是兩個領域。
可誰能想到,《最文學》第一期上市後,創造出了銷量超一百三十一萬冊的恐怖成績。《最文學》已經成為國內創刊第一期銷量最高的雜誌,而且在評論界和讀者中,雜誌的口碑也非常好。
這就很恐怖了。
靠著這一波銷量和口碑的雙爆發,《最文學》火了,第一期作家們的作品和他們本也火了。
就不說姜玉樓和路謠了,就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文學愛好者於華都成了作家,受到了不少讀者的關注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