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進一步談到程浦林改編的劇本,路謠繼續道:
“造成高加林悲劇的原因,社會和個人都有。在某種情況下,我就是高加林。陝甘寧地區有幾個最貧困的地區,屬黃河中游,舊社會大群大群的人外出討飯;那裡連地主也吃不飽。但也出了出類拔萃的,如李自成就是這個地區的人。
高加林性格的形成,同地區環境有關。我上輩都是農民,我爺爺還在流浪。解放後革命成功,但貧困的狀況還是沒有改變,我兄弟姐妹八個,我大妹妹餓死了。土地貧瘠,我七歲時父親把我送給在外地逃荒的伯父,在那兒我勉強上了小學;高小的時候到了縣城,儘管我成績都是第一,但窮,每月僅十幾斤的麥子,因此在心理上有種報復心理。我班上都是幹部子弟,由於貧困受到侮辱和歧視,為了生存和發展,就養成了高加林的性格,要強大。高加林也許會在沒有人的時候,躲在一邊偷偷地哭,但在有人的場合絕不示弱。”
“還是那句話,他不是完美的人,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人,他的改變有自己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只要將兩方面展現出來,不偏不倚就可以了。”
最後,姜玉樓意味深長地補充了一句,“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
“醍醐灌頂,真的是醍醐灌頂啊!”程浦林站起來不停地向兩人鞠躬,“要不是兩位老師的指點,我恐怕要犯下大錯誤了。”
路謠憨厚一笑,“哪裡,《人生》上市時間尚短,程編劇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改編出一部非常不錯的話劇劇本,這本身已經體現了你的功力。”
三人互相吹捧幾句後,姜玉樓問道:“改編後,程主編有信心《人生》的話劇取得成功嗎?”
程浦林聞言,搖搖頭,又點點頭,“我們劇團也為經濟效益所累,劇團想演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但是呢,我又特別看好路謠老師的《人生》,所以我就想個人承擔責任。用我個人向劇團貸款的方式排戲,然後走向市場,透過演出向市場要錢。”
程浦林沒說謊,他是真的向劇團領導立下了“軍令狀”,貸款了三千元,可以說不成功就成仁。
路謠都被他的氣魄打動了,不過商業交涉他已經交給了《最文學》,也就是姜玉樓,所以他不會輕易發言。
姜玉樓聞言道:“程編劇的氣魄我很欽佩,但是在商言商,該有的版權費用不能少,還請諒解。”
“當然,這個我也知道。”程浦林搓了搓手,舔了下嘴唇,“就是不知道這個版權費用要多少?”
他其實也挺犯難的,他也想多給,但是實力不允許,為了促成這個專案,他已經貸款三千塊,壓力實在是不小。
姜玉樓說出了個數字,“就三百塊錢吧。”
這個年代,國內對於版權並不重視,尤其是小說的改編版權,價格普遍較低,這也是他不願意廉價出手手上小說影視改編版權的原因。
“三百?好,沒問題!謝謝,謝謝路老師,謝謝姜老師!”程浦林再次站起來,激動地同兩人握手。
合作差不多談成了,只是具體簽訂合同還要等程浦林完成劇本的最終改編。
程浦林走後,咖啡館裡只剩下姜玉樓和路謠。
路謠很感激姜玉樓為他的事情忙前忙後,不由道:“玉樓,真的是太感謝你了!”
“路大哥言重了,我之所以這麼做,也是想打出《最文學》的名氣。我想讓全國的作家都看到,我們雜誌願意為簽約作家認真運作版權,提高作家們的收入。”姜玉樓笑道。
路謠做出斷言,“如果真如此,我相信《最文學》很快就能超過國內的四大名旦,成為最好的文學的雜誌。”
接下來,姜玉樓四處出擊,推銷《最文學》往期雜誌的小說改編版權,還別說,還真讓他推銷出去幾部,不過不是影視劇版權,而是廣播劇版權,不過即使如此,依舊讓市場為之側目。
尤其是當《人生》的廣播劇版權,話劇版權已經出售,電影版權被吳天明看上,準備拍成電影的訊息傳出去,並且得到路謠的親口承認後,立刻引起了輿論的熱議。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最文學》近期在版權市場動作頻頻,引起了不少文學期刊的警惕,也讓不少作家眼前一亮。
期刊雜誌警惕自然是因為《最文學》的這種動作太符合作家的胃口了,恐怕會吸引不少作家向《最文學》投稿。
此消彼長之下,他們的雜誌收到的投稿不就少了嗎。
而作家們的行動,也證明了他們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