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就是這種創作方式很影響身體健康,前世路謠去世的時候才42歲,很大一部原因就是創作過程太艱苦,以至於搞垮了身體。
他記得後世路謠在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中回憶道:
“記得近一個月裡,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渾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潰爛,大小便不通暢,深更半夜在陝北甘泉縣招待所轉圈圈行走。”
當時的招待所所長見此情景急忙報告縣委,說這個青年人可能神經錯亂,結果得到縣委指示,說那人在寫書,別驚動他。
不瘋魔不成活,說的就是路謠了。
這種不要命的方式成就了他,但是也毀了他,否則的話,他的創作生涯不會如此短暫。
寫完回信後,姜玉樓長嘆一聲。他知道路謠不會聽進他的話,作家們總是倔強的一批人。
作為朋友,他現在能做的都做了,至於剩下的,還是要看路謠自己了。
第二天,姜玉樓將信寄了出去。
他還是希望路謠能聽一些建議,如果未來那個波瀾壯闊的世界,沒有路謠的話就太可惜了。
他一直覺得路謠是個非常有實力的作家,唯一可惜的就是英年早逝。
……
自從學校開學後,姜玉樓一刻也不敢放鬆,每天照常上課,下了課後還要繼續寫作。
課程方面其實還好,大一的時候,他請假次數比較少,課程還跟得上。就算跟不上,他也要咬牙跟上,燕大的學位證書他可不想放棄。
唯一難的,也就是最近每天都要寫到凌晨以後,導致第二天早晨精神不濟。
這樣的生活其實也很辛苦,每天能寫的字數並不多,而且還有一些要更改的地方,這也造成了明明腦海中有一個完美的劇本,但是他寫到了十月依舊還沒有完成初稿。
他覺得也就是自己還年輕,要是等人到中年,在這樣不要命地利用休息時間寫作,早晚會猝死的。
等以後到了三十多四十歲,也不是就不寫了,但是創作頻率要控制住,也許兩三年才會創作一部作品吧。
“那個時候,我肯定已經真正實現財富自由了吧。到時候買個小島,在上面種些花草樹木,沒事了出海釣魚,回來後月雯已經把飯做好了,孩子還會問我當年的光輝事蹟……”
姜玉樓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寫作動力更足了。
想要實現那個美好夢想,離不開他現在的努力啊。
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腕,姜玉樓嘆了口氣。他也不是不想歇一歇,但是誰讓要不了幾年,他這個萬元戶就不值錢了呢。
他要是不努力,連現在的生活都保不住,更別說島主生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