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原廣智確實在賭,但是他自認為他的勝率很高。
首先,這部小說足夠優秀。他有把握,小說的精神核心會引起島國讀者的共鳴。
其次,背靠角川書店,就算一般的小說只要捨得宣傳也能引起關注。
最後,就是姜玉樓這個人了。
野原廣智認為,即使不看小說,姜玉樓這個作家也非常值得投資。如果把他作為宣傳點,民眾會非常想要了解這位異國的天才作家。
而瞭解一個作家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他的小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橋樑,誰讓人們都認為透過小說能看到作家的內心呢。
姜玉樓笑著感謝道:“還真是多謝野原編輯了呢,十萬冊的首印數量想來很不容易談吧。”
“嗨,確實和主編商量了很久。”
野原廣智回想起在東京的時候,為了這本書,他可是纏了主編很久,“這正是體現了我們對姜老師的重視,也希望您能夠選擇我們出版社作為在島國的合作伙伴。”
來燕京前,他為了說服主編,付出了不少許諾。
要知道出版社每月推向市場的書也是有限的,多少資深簽約作家都在等待排期呢。
《情書》的銷售要是達不到預期,他手下的作家明年大機率拿不到好的排期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他看好這部小說,絕對會讓島國文壇大吃一驚的。
姜玉樓的要求沒有那麼多,只要稿費到位,什麼都可以談。角川書店這麼有誠意,那也不必再多考慮了。
真要找別家,按照現在的交通和通訊水平,會非常麻煩。
“那麼,野原編輯,我對貴社的條件很滿意,咱們隨時可以簽訂授權合同。”
“嗨!太謝謝了,姜老師!”野原廣智鬆了一口氣,他不準再拖延下去了,而是決定現在就籤合同,“如果姜老師不反對的話,我們現在就可以籤合同。”
姜玉樓道:“沒問題,不過合同帶了嗎?”
“帶了。”
姜玉樓正想接過合同,季正懷咳嗽了一聲。
“季主任,怎麼了?”
“這個合同,還需要對外文化聯絡局的同志親自見證,這也算咱們國家文化走出去的成功一步嘛。”季正懷說了一大堆套話,姜玉樓想了想,也就明白了。
政績嘛,搞得誰還不懂似的。
想了想,姜玉樓和野原廣智約定明天簽約。
於是乎,次日,《人M日報》報道了一篇文章,
“1980年10月15日,我國青年作家姜玉樓同志的小說《情書》的島國出版事宜在對外文化聯絡局和人民文學社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談判成功,這是我國文化走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世界文化交流……”
姜玉樓和他的小說《情書》又火了,這次大火,是因為這部小說出海了。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已經有了牆外開花牆裡香的意思了。一部國內小說能被髮達國家引進,肯定有過人之處,那還不快點買來看看。
於是,他的小說在上市後迎來了真正的搶購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