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徐霞客遊記> 第25章 黔遊日記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章 黔遊日記二 (1 / 4)

戊寅(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五日晨起,自鼎站西南行。

一里餘,有崖在路右,上下各有洞,洞門俱東南向,而上洞尤空闊,以高不及登。路左壑已成澗,隨之南半里,山回壑盡,脊當其前,路乃上躋,水則自其下入穴。盤折二里,逾坳脊,是為梅子關。

越關而西,路左有峽,復墜坑而下,東西徑一里,而西復回環連脊。

路循其上平行而西,復逾脊,始下陟。二里,又盤塢中山西南轉,二里,復西北上,一里,是為黃土壩。蓋鼎站之嶺,至此中降,又與西嶺對峙成峽,有土山中突而連屬之,其南北皆墜峽下,中踞若壩然,其雲黃土壩者以此。有數家倚西山而當其坳,設巡司以稽察焉。又上逾嶺脊,共五里為白雲寺。於是遂西南下,迤邐四里,途中扛擔絡繹,車騎相望,則臨安道毋忠,以欽取皇帝取用入京也。司道無欽取之例,其牌如此,當必有說。按毋,川人,本鄉薦鄉試中舉人,豈果有卓異特達聖聰超乎尋常,獨特高妙像聖人一樣的聰敏耶?

然聞阿迷之僭據僭越名位,分裂割據未復,而輿扛之紛紜實繁,其才與操,似俱可議也。又至塢底,西北上一里,為新鋪。由鋪西稍逾嶺頭,遂直垂垂下。

五里,過白基觀。觀前奉真武,後奉西方聖人,中頗整潔。時尚未午,駝騎方放牧在後,餘乃入後殿,就淨幾,以所攜紙墨,記連日所遊;蓋以店肆雜沓,不若此之淨而幽也。

僧檀波,甚解人意,時時以茶蔬米粥供。下午,有象過,二大二小,停寺前久之。象奴下飲,瀕去,象輒跪後二足,又跪前二足,伏而候升。既而駝騎亦過,餘方草記甚酣,不暇同往。

又久之,雷聲殷殷震動聲,天色以雲幕而暗,辭檀波,以少禮酬之,固辭不受。

初,餘以為去盤江止五里耳,至是而知駝騎所期舊城,尚在盤江上五里,亟為前趨。乃西向直下三里,有枯澗自東而西,新構小石樑跨之,曰利濟橋。越橋,度澗南,又西下半里,則盤江沸然,自北南注。其峽不闊而甚深,其流渾濁如黃河而甚急。

萬山之中,眾流皆清,而此獨濁,不知何故?,天色以雲幕而餘三見此流:一在武宣入柳江,亦甚濁;一在三鎮北羅木渡,則清;一在此,復濁。想清乃涸時也。

循江東岸南行,半里,抵盤江橋。橋以鐵索,東西屬兩崖上為經,以木板橫鋪之為緯。

東西兩崖,相距不十五丈,而高且三十丈,水奔騰於下,其深又不可測。初以舟渡,多漂溺之患;壘石為橋,亦多不能成。崇禎四年,今佈政省最高行政長官朱名家民,雲南人。

時為廉憲按察使,命安普遊擊李芳先四川人。

以大鐵鏈維兩崖,鏈數十條,鋪板兩重,其厚僅八寸,闊八尺餘,望之飄渺,然踐之則屹然不動,日過牛馬千百群,皆負重而趨者。橋兩旁,又高維鐵鏈為欄,復以細鏈經緯為紋。

兩崖之端,各有石獅二座,高三、四尺,欄鏈俱自獅口出。

東西又各跨巨坊。其東者題曰“天塹雲航”,督部朱公所標也;其西者題曰“”,傅宗龍時為監軍御史所標也。傅又C堅穹碑,題曰“小葛橋”,謂諸葛武侯以鐵為瀾滄橋,數千百載,乃復有此,故云。餘按,渡瀾滄為他人,乃漢武故事,而瀾滄亦無鐵橋;鐵橋故址在麗江,亦非諸葛所成者。橋兩端碑刻祠字甚盛,時暮雨大至,不及細觀。度橋西。已入新城門內矣。

左轉瞰橋為大願寺。

西北循崖上,則新城所環也。

自建橋後,增城置所,為鎖鑰之要雲。

聞舊城尚在嶺頭五里,急冒雨竭撅躋級艱難地登臺階而登。

一里半,出北門。

又北行半里,轉而西,逶迤而上者二里,雨乃漸霽。

新城內所上者峻,城外所上者坦。西逾坳,循右峰北轉,又半里,則舊城懸嶺後岡頭矣。入東門,內有總府鎮焉。

其署與店舍無異。

早晚發號用喇叭,聲亦不揚,金鼓之聲無有也。青崖總兵姓班,三汊總兵姓商,此間總兵姓胡。添設雖多,而勢不尊矣。是夜,宿張齋公家;軍人也。

二十六日駝馬前發,餘飯而出舊城西門。始俱西南行,從嶺塢升降。五里,有一、二家在南隴下,為保定鋪。從其側西上嶺,漸陟隆崇。三里,忽有水自嶺峽下。循峽而上,峽中始多田塍,蓋就水而成者。

時已插蒔shì(移栽)

矣。又上二里,是為涼水營。由營西復從山塢逶迤而上,漸上漸峻。又五里,遇駝馬方牧,餘先發。將逾坳,坐坳下石間少憩,望所謂海馬嶂者,欲以形似求之。忽有人自坳出,負罌小口大腹的瓦容器汲水,由余前走南岐去。餘先是望南崖回削有異,而未見其岐,至是亟隨之。抵崖下,則穹然巨洞,其門北向,其內陷空而下,甚宏。其人入汲於石隙間,隨處而是,皆自洞頂淙淙散空下墜,土人少鑿坯承之。水從洞左懸頂下者最盛,下有石臺承之;臺之側,鑿以貯汲者。洞從右下者最深,內可容數百人,而光明不閟,然俱無旁隙別竅,若堵牆而成者也。

出洞,仍由舊路出大道。

登坳即海馬嶂,有真武閣跨坳間。

餘入憩閣間,取筆楮chǔ紙記遊,而駝馬已前去。久之乃行。其內即為海馬鋪,去城十里矣。

其處北兩日半程為小米馬場,有堡城下臨盤江,隔江即水西地;南兩日程為乖場河,水漲難渡,即出鉛之所也。又西循南嶺而行,見其塢皆北向墜,然多中窪而外橫亙者。連西又稍上二平脊,共三里,則北度而矗者,其峰甚高,是為廣山。其上李芳先新結浮屠,為文曲星,蓋安南城東最高之巔也。

又西二里為茶庵賣茶的小屋,其北有山,欹突可畏,作負嵎之勢者,舊名歪山,今改名威山。

餘望之有異,而亟於趨城,遂遵大路而西。又三里,復逾一阜。

又二里,稅駕於安南城之東關外逆旅陳貢士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