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徐霞客遊記> 第9章 遊嵩山日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章 遊嵩山日記 (2 / 2)

又東二里,過崇福宮故址,又名萬壽宮,為宋宰相提點處。又東為啟母石,大如數間屋,側有一平石如砥。又東八里,還飯岳廟,看宋、元碑。

西八里,入登封縣。

西五里,從小徑西北行。

又五里,入會善寺,“茶榜”在其西小軒內,元刻也。

後有一石碑僕牆下,為唐貞元《戒壇記》,汝州刺史陸長源撰,河南陸郢書。又西為戒壇廢址,石上刻鏤極精工,俱斷委草礫。

西南行五里,出大路,又十里,至郭店。折而西南,為少林道。五里,入寺,宿瑞光上人房。

二十三日雲氣俱盡。入正殿,禮佛畢,登南寨。南寨者,少室絕頂,高與太室等,而峰巒峭拔,負“九鼎蓮花”之名。俯環其後者為乳峰,蜿蜒東接太室,其陰則少林寺在焉。

寺甚整麗,庭中新舊碑森列成行,俱完善。夾墀chí臺階上之空地二松,高偉而整,如有尺度。少室橫峙於前,仰不能見頂,遊者如面牆而立,輒謂少室以遠勝。餘昨暮入寺,即問少室道,俱謂雪深道絕,必無往。凡登山以晴朗為佳。餘登太室,雲氣瀰漫,或以為仙靈見拒,不知此山魁梧,正須止露半面。

若少室工於掩映,雖微雲豈宜點滓?

今則霽甚,適逢其會,烏可阻也!乃從寺南渡澗登山,六七里,得二祖庵。山至此忽截然土盡而石,石崖下墜成坑。坑半有泉,突石飛下,亦以“珠簾”名之。餘策杖獨前,愈下愈不得路,久之乃達,其巖雄拓不如盧巖,而深峭過之。巖下深潭泓碧,僵雪四積。再上,至煉丹臺。三面孤懸,斜倚翠壁,有亭曰小有天,探幽之屐指足跡,從未有抵此者。過此皆從石脊仰攀直躋,兩旁危崖萬仞,石脊懸其間,殆無寸土,手與足代匱而後得升以手足來代替登山裝置的缺乏而爬上山。

凡七里,始躋大峰。峰勢寬衍,向之危石,又截然忽盡為土。從草棘中莽莽南上,約五里,遂凌南寨頂,屏翳yì遮蔽之土始盡。南寨實少室北頂,自少林言之,為南寨去。蓋其頂中裂,橫界南北,北頂若展屏,南頂列戟峙其前,相去僅尋丈,中為深崖,直下如剖。兩崖夾中,坑底特起一峰,高出諸峰上,所謂摘星臺也,為少室中央。

絕頂與北崖離倚,彼此斬絕不可度。俯矚其下,一絲相屬。餘解衣從之,登其上,則南頂之九峰森立於前,北頂之半壁橫障於後,東西皆深坑,俯不見底,罡gāng高空之強風風乍至,幾假翰憑藉紅色的羽毛飛去。

從南寨東北轉,下土山,忽見虎跡虎的足印大如升。草莽中行五六里,得茅庵,擊石炊所攜米為粥,啜三四碗,飢渴霍然去。倩庵僧為引龍潭道。下一峰,峰脊漸窄,土石間出,棘蔓翳之,懸枝以行,忽石削萬丈,勢不可度。

轉而上躋,望峰勢蜿蜒處趨下,而石削復如前。往復不啻數里,乃迂過一坳,又五里而道出,則龍潭溝也。仰望前迷路處,危崖欹石俱在萬仞峭壁上。

流泉噴薄其中,崖石之陰森嶄嶻jié山高狀者,俱散成霞綺。峽夾澗轉,兩崖靜室如峰房燕壘。凡五里,一龍潭沉涵疑碧,深不可規測量以丈。又經二龍潭,遂出峽,宿少林寺。

二十四日從寺西北行,過甘露臺,又過初祖庵。北四里,上五乳峰,探初祖洞。

洞深二丈,闊殺之即寬度不及深度,達摩九年面壁處也。洞門下臨寺,面對少室。地無泉,故無棲者。下至初祖庵,庵中供達摩影石。石高不及三尺,白質黑章,儼然胡僧立像。中殿六祖手植柏,大已三人圍,碑言自廣東置缽中攜至者。夾墀二松亞少林。少林松柏俱修偉,不似岳廟偃仆盤曲,此松亦然。下至甘露臺,土阜矗起,上有藏經殿。下臺歷殿三重,碑碣散佈,目不暇接。後為千佛殿,雄麗罕匹。出飯瑞光上人舍。策騎趨登封道,過軒轅嶺,宿大屯。

二十五日西南行五十里,山岡忽斷,即伊闕也,伊水南來經其下,深可浮數石舟。伊闕連岡,東西橫亙,水上編木橋之。渡而西,崖更危聳。一山皆劈為崖,滿崖鐫佛其上。

大洞數十,高皆數十丈。大洞外峭崖直入山頂,頂俱刊小洞,洞俱刊佛其內。雖尺寸之膚,無不滿者,望之不可數計此所記敘,即著名龍門石窟。

洞左,泉自山流下,匯為方池,餘瀉入伊川。

山高不及百丈,而清流淙淙不絕,為此地所難少見之景。伊闕摩肩接轂指接連不斷非常繁盛,為楚、豫大道,西北歷關、陝。餘由此取西嶽道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