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時的李世民已經無心去想什麼武則天,妻子、三個兒子的一條條炸裂的資訊讓李世民面如土色。
他不由得想到玄武門那夜,他的父親也是這般對他說的,他今日做了殺兄逼父之事,焉知明日他的兒子不會這般做?
他那時並不當真,有建成和自己這個前車之鑒,他肯定會教導兄弟兩友善相處,可難道原本的歷史裡他們兄弟竟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而且皇後在貞觀十年就因病去世了?她那時候才三十六歲啊!怎麼可能?!
這難道是他的報應嗎?讓他中年喪妻喪子!
他頓時再次向長孫皇後望去。
“觀音婢,朕一定為你廣納天下神醫,為你診治,一定不讓你早逝。”
此時長孫皇後也是面色蒼白,然而卻不是因為聽到自己的死訊,而是聽到了她兩個孩子自相殘殺的真相。
聽到丈夫擔憂的話,長孫皇後卻是搖頭道,“生死有命,哪用強求?臣妾的身子臣妾知道,那都是老毛病了。”
長孫皇後本來就是老來女,先天不足。
再加上她童年被趕出家門,雖有舅舅照顧,但難免心中擔驚受怕,再加上幼時生過一場大病,雖然最終熬了過來,但是卻在肺上留下了病根,一旦天冷氣疾便容易發作。
嫁給李世民後他們年紀尚小,再加上那時竇太後去世,李世民便為其守孝三年。
然而等到同房之後,丈夫卻是精力旺盛,三年之下接連生下李承乾、李泰和李麗質。
如此一番下來,她再次生了重病,那時她甚至都差點以為自己要挺不過來了。
李世民那時到處為她求醫問藥,甚至行軍返程途中也會去佛寺為她祈福。
當然最終她還是挺了過來,一直到李世民登基後,她的身子才緩了過來,這才又懷了孩子。
只是她自己也知道她身子虧損嚴重,並沒有什麼長壽之相,再有十年便去世,其實早在她的意料之中。
只是她不能接受的是她的孩子也那般早逝,體弱多病。
如果沒算錯的話,承乾怕是二十幾歲就去世了。
她當即道,“臣妾本不欲興師動眾,可是承乾是太子,他的身體關乎江山社稷,妾不管未來他會不會如天幕所言那般,但他現在依舊是太子,請陛下為太子尋找良醫。”
李世民知道妻子的慈母之心,忙安慰道,“觀音婢,你放心,朕不會為還沒發生過的事遷怒承乾的,朕會為你和承乾都尋找神醫醫治!”
然而說話的同時,李世民心中也沒什麼底氣,太醫院裡的太醫已經代表著大唐醫術最高的水平了,所謂的隱士神醫也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哪怕是天幕裡提到的孫思邈,他也曾多次請來為妻子醫治,醫術水平的確天下最高,然而卻也沒真比太醫們高多少。
之前觀音婢重病,他也只是囑咐讓觀音婢好生將養著,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他突然望向天幕,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升起。
天幕不準他們探聽涉及到他們自己的相關歷史,可是這本小說卻是姜宛主動提起,他能否引導姜宛說出一些更多的事呢?
李世民向來敢想敢拼,很快組織了一番語言便傳送了彈幕。
【七世紀最強談及生物:主播,這算算年紀太子李承乾那時候也才二十來歲,怎麼去到流放地就死了呢?哪怕遭受打擊應當也不至於這麼快就死了吧,是不是本身就有隱疾。】
姜宛本來就很想吐槽這段劇情,順便為長孫皇後一家澄清一下,畢竟他們真是被黑得太慘了。
從以前的古早電視劇,再到現在的小說,只要楊公主當女主,長孫皇後就基本上逃脫不了成為惡毒女配的命運,人家一個千古賢後真是招誰惹誰了!
見到“李世民”的問話,她正好接過話茬。
“李二陛下果真是慈父!一眼就看出了自家崽身體不好。李承乾死得那麼早肯定不會是因為他政變失敗被廢,當然這大大加速了他的死亡,但本質上還是他身體不好。”
“至於原因嘛,自然要從遺傳學上來解釋。長孫皇後身體不好,李二本人也沒好到哪裡去,兩兩一疊加直接雪上加霜了。”
“據現在的史料證明,長孫皇後患有無法根治的氣疾,用現有的醫學觀點來看應當是肺有點問題,其次她孩子生得實在是太多了,從18歲開始生,連續三年每年一個,李世民登基之後頻率慢了點,但也是兩年一個,生了四個孩子。”
“生孩子不僅對女人是闖鬼門關,生産過後對女子健康也是極大的消耗,這樣的強度別說是長孫皇後這樣體弱的女子,健康女子也扛不住啊!”
“所以貞觀八年,長孫皇後在生下最後一個女兒後不久便得了重病,拖了一年後最終在貞觀十年香消玉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