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
古代時期土地的產量收成不高,除了戰亂、天災以及作物本身種類不佳導致的產出有限等問題外,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原因。
那就是因為古代沒有化肥。
華夏古代運用的肥料,基本上都是很粗放、營養密度很低的農家肥。
也就是人畜的屎尿,頂多新增一些久置發酵的流程,也就是俗稱的漚肥。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哪怕是如此簡陋的早期手段,眾多古代王朝中也是咱們最先開始使用的。
當咱們的老祖宗在天邊挑著擔子辛勤勞作之時,西方的古代王朝還一臉茫然的看著城中的排洩物不知從何處理呢。
中世紀歐洲人潑糞自由的習慣持續了數百年,直到十二世紀都沒改變,這也為黑死病的傳播提供了舒適的溫床。
否則你以為高跟鞋和香水是怎麼發明出來的?(有本書叫《有味道的中世紀》,老外自己寫的,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縱觀世界歷史,排水排洩系統能和咱們一比的也就古希臘米諾斯文明瞭——而且不得不說,米諾斯文明的水利基礎確實好。
拿到咱們古代也就宋朝時期能說穩勝一籌,其他一些朝代能和他掰掰手腕的都不太好找。
其實類似在某個節點中和咱們發展相差無幾、甚至某方面高出一籌的文明你要找也能找到幾個例子,但它們無一例外的都已經斷代了。
華夏文明牛x的地方不在於他始終都是世界第一,而是在於他能保持在頂尖梯隊的同時還延續了傳承,從未斷絕。
當然了。
這也和文明的疆域大小有一定關係。
哪怕是米諾斯文明後續的邁錫尼王國時期,所謂的米諾斯“巔峰”。
其疆域也就現在克里特島加上愛琴海的範疇,陸地面積差不多是九千八百多平方公里。
嗯,一萬平方公里都不到。
而咱們古代最小的疆域面積,起底也都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呢。
至於雙方核心城池的大小就更別說了,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實話實說,在城池規模這塊,除了羅馬都是弟弟。
因此雙方的水利、排洩設施在覆蓋區域這塊難度上也是有所差距的。
話題再回歸化肥。
或許有人會好奇。
為什麼於赤縣城明明有一批穿越者老祖,卻始終沒能研發出化肥呢?
原因很簡單。
化肥是一項基礎面廣但門檻其實不算很低的化學工業,非專業人士想攀爬出科技樹太難了。
理論上能造出化肥,就可以造出生化武器和藥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