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你說這空間究竟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力開鑿出來的?”
聽到李百安的問題。
潘建偉院士先是一愣,旋即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瞭然。
其實不僅是李百安,潘院士自己也曾經仔細的考慮過這個問題。
只見他斟酌了一番,說道:
“李老,我個人認為這處天宮——包括整個空間在內,完全由人力開鑿的可能性不大。
我傾向於這處空間是原先就存在的天然區域,當然了,最開始空間可能處於那種極為混亂的初始態,沒有物質,只有邊界。
後來上古的修行者或者張道陵對這塊區域進行了改造,最後才落成了天宮。
因為空間結合能這概念,和傳送陣在性質上其實是類似的。
有一就代表著能生二,二生出三,最後生出萬物。
能憑空完整的創造這個空間的文明,明顯已經處於了‘三’與‘萬物’的門檻。
理論上來說只要能量足夠,製造空間基本上和複製黏貼沒多少區別。
但根據我們這段時間的收集到的資訊.....
本土除了青城山外,似乎並沒有再發現其他的異空間入口,甚至連靈氣和y粒子都沒發現。
要知道,連幾千萬年前的恐龍都有化石呢。”
正如潘院士所說。
過去幾天內,在確認了青城山上空存在有天宮的訊息後。
核心層在極其重視天宮“爆破”的同時,也再次啟動了全國範圍內的第二輪取樣收集。
同時比起第一輪的目標廣泛,這次的目標則要明確並且精細的多:
那就是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
華夏雖然地府廣袤,面積高達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
但拋開諸多城市主體以及兩河流域,有名有姓的山其實也不算很多,統計起來並不是很難——起碼對於國家力量來說確實如此。
加之如今導束裝置已經清晰的燒錄了y粒子的資訊,理論上哪怕有一顆y粒子都能被檢測到。
如今距離林子明等人來到青城山已經過去了八天,第二輪名山取樣也進行了大半輪。
然而無論是小有名氣的閩省太姥山、贛南齊雲山。
還是三山五嶽中的廬山、黃山。
亦或是傳承悠久的武當、龍虎,都沒有發現靈氣與y粒子的影子。
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名山大川之中,存在大量道統天宮或者地宮的猜測。
至於國外的可能性......
說實話其實不高。
因為無論是靈氣這個體系還是張道陵這尊人物,都是屬於再正統不過的華夏文化形象。
西方那些巫術聖光啥的就不說了,哪怕是隔壁霓虹的高天原,和華夏自古流傳的修行概述也有著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