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其實還和工地那邊有一定關係。
當初兔子們剛來到赤縣城的時候,為了能夠招募足夠多的勞動力以及建立信任感,一開始給出的工資是很高的。
做一天抵十天倒是不至於,但勉強也能抵個三四天。
而當初那批工人中除了趙錢舉之類的流民外,也不乏一些赤縣城的原住民。
那些原住民有些拿到錢後立刻就花了,在幸福超市裡換成了其他資源。
有些則將錢給存了起來。
如今有部分後者似乎發現了一些商機,開始抱團收起了地皮。
“林隊,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嗎?”
施澤鴻的語氣有些激動,也有些凝重:
“這是平民商會的雛形,甚至可以說是.
民營股份企業的雛形!”
民間集資。
這種行為在本土其實很常見,古代的各種商會便是這種情況。
不過到了現代,這種行為有了一個相對正式的稱呼:
募股。
當然了。
這裡指的是合法的行為,私募啥的有風險,咱們是不支援的。
本土新曆後第一個股份制企業,是1983年7月成立的視窗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
而在那之後的1984年,則被稱之為“本土企業元年”。
那一年誕生了後來的很多大牌:
海爾集團、萬科、德力西、TCL、健力寶等等
因此在普通人看來,赤縣城內或許只是多了幾個膽大的商人而已。
但在施澤鴻他們的眼中,看到的卻是民營經濟的苗子!
其實在很早很早的時候,兔子們就做出了要盤活赤縣城的經濟方針。
並且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例如引入工廠、引導餐飲行業等等.
這些行為雖然有效,但都離不開兔子們的宏觀調控。
從概念角度上來說屬於輸血環節。
想要一個城池真正的煥發生機,單純的輸血是不夠的。
必須要能夠造血。
而眼下那些平民的行為
正是在造血!
實話實說。
在瞭解到相關情況後,施澤鴻立刻那些舉報者帶來的鬱悶給拋到了腦後。
他的心情就像是本土那些養螞蟻的愛好者,見到自家蟻后生出了卵一般。
激動的時候又生恐稍一用力,將那些初生的希望給攪沒了。
林立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問道:
“施主任,那幾位平民的品行如何?
他們是單純的準備將房產擠壓在手裡,等到高價的時候拋售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