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昨天的標題被遮蔽了,我也不知道啥情況,臨時改了一下,編輯十一不上班。
..........
黃玉勝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自小生活悽苦。
在他過去十九年的人生記憶中。
家這個詞,只是小時候一間邊角的茅草屋。
那間茅草屋很小,按照赤縣城如今流行的衡量度來說,應該只有十平方米左右。
屋子既漏風又漏雨,並沒有儲存下什麼特別美好的記憶。
但再破的屋子,那終究也是個家。
對於很多人來說,有個屋子,便代表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至少能夠有個身份堂堂正正的站在世上。
然而黃玉勝對那間茅草屋的記憶只存留到了七歲,再往後便是無休止的流離逃難。
從七歲到十九歲這十二年間。
他住過惡臭的牛圈,住過溼冷的橋洞,也住過殘破的廟宇。
就這樣逃啊逃,餓啊餓。
黃玉勝修煉從一個孩童變成了大人。
雖然父母和妹妹都幸運的活了下來,但一家人未來依舊是一片迷茫,不知前路到底在何方。
直到那個夜晚。
直升機的探照燈光如同救世的光芒一般,筆直的照到了他漆黑的臉上,晃的他有些頭暈。
然後他就和家人以及其他流民一起,稀裡糊塗的被帶到了赤縣城。
在過去的一段日子裡,他和家裡人住的是救濟帳篷。
規格十二人一間,也就是三個不同的家庭共擠在一處空間裡。
雖然只是很簡單的席地而睡,但至少無風無雨,被子也足夠溫暖。
再後來,赤縣城的招工計劃開始了。
黃玉勝成為了最早一批被招募進廠的工人,非常幸運的享受到了日結工資的初期政策。
因此他在下工的第二天,便破天荒的從幸福超市裡割了一斤肉,和家人們久違的吃了頓葷腥。
當時一家人就邊吃感嘆,這才算是個家啊。
因此黃玉勝早已滿足於現在的生活,但誰能想到......
赤縣城的大老爺們居然還願意發房子!
而且還是這種一看就無需擔心風吹雨淋,家人們不用擠在一張被窩裡的大房子?
如果說這不是天堂,那什麼才是天堂?
就在黃玉勝出神之際,邊上忽然響起了一道隱約有些熟悉的聲音:
“娘嘞......這麼漂亮的房子,當初我們村的財主都住不起吧?”
黃玉勝順勢一看,頓時樂了:
就說怎麼覺得有些熟悉呢,說話之人赫然便是此前在人群中遇到的那位中年男子!
也不知道這位老大哥是怎麼靠著這幅小身板擠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