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想看看透過控制胚胎的母系個體種族,能不能培育出只有一個頭的後代個體。
但控制雙首形成的基因似乎是個顯形表達性狀,並且不會隨著父系或者母系的改變而變化。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的嘗試其實是失敗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得和原老當初一樣,去尋找雙首牛中只有一個腦袋的變異特殊個體來進行了。”
劉震撼的首先很客觀的承認了對照組的失敗。
這是在雜交領域很常見的情況。
甚至很多時候失敗才是常態。
有些運氣不好的研究員,育種失敗一輩子都不稀奇。
因此林立也沒有苛責劉震撼,而是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辛苦了,劉所長。”
“不辛苦,不辛苦,我們幹這行的就得有這覺悟。”
劉震撼憨厚的笑了笑,隨後又指向一頭小牛犢說道:
“不過除了腦袋數量外,我們在其他其他的性徵最佳化方面還是有一些成果的。
例如這隻由本土湘西黃牛為父本,與大莫界雙首牛結合生出的後代。
諸位可以看到。
它的體表形態相對來說比較均勻,尤其是背部,沒有過多的隆起。
而大莫界的雙首牛卻不一樣。
或許是由於需要在獸潮中承擔衝擊城池防禦的任務,大莫界的雙首牛有大量的肉質堆積到了前半部分。
這使得大莫界雙首牛肩胛骨區域的骨骼極為粗大,實際脂肪含量卻並不高。
也就是俗話說的肉很柴。
口感無論是烤、涮、滷還風乾都不太好。”
林立聞言,不由仔細的觀察了一番整個圈舍。
果然。
正如劉震撼所說的那樣。
大莫界的雙首牛前軀要比後軀粗大很多。
這就像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下身卻長著筷子腿和a4腰一樣有些違和。
這是雙首牛在長期攻城過程中產生的演化效應,集陣撞擊促使了它們的肩胛處需要能夠承受極高的衝擊力。
就像長頸鹿的脖子,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朝那個方向進化。
這種進化方向對於妖界的雙首牛來說是常規演化,但對於馴化肉牛來說顯然是逆向的。
因此劉震撼等人將其列為了副攻最佳化方向之一,希望能夠最佳化出正常的個體。
不過最佳化是個長期過程,不是一代兩代就能改良完畢的。
例如林立等人眼前的初代雜交牛犢。
雖然看上去體態勻稱了一些,但距離肉牛的那種背脊全平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
按照劉震撼團隊的計劃。
他們將爭取在三到四代以內完成這種體徵逆轉。
這個週期其實和本土的最佳化週期差不多,也就是說代數是相同的。
但由於大莫界雙首牛的孕育週期很短,因此相同週期的最佳化速度可能是本土的四五倍。
隨後劉震撼又介紹了一番其他的最佳化資訊。
例如牛角、牛蹄、牛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