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策劃。
對京大來說,解決了文學院的資金困難,有了這筆款項,很多研究專案都可以順利展開,而且本身理科和體育系都可以透過參加競賽而獲得保送名額,文科這邊一直缺乏這樣的比賽,從公平性上來說,他們也需要這麼一個面向文科生的通道。
對出版社來說,一個京大的保送名額讓這個徵文比賽具有了相當程度的吸引力,配合樂薇預定的後續賺錢方案,想必收入只會更加翻番。
而對有文學夢的年輕人來說,這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最有天賦的可以進京大,其次的也可以得到錢和榮譽,都不虧。
樂薇對這件事基本是十拿九穩了,她不是那種還沒和京大談呢,就給出版社畫餅的人,那最後沒談下來這個名額,對她的信譽是多大的折損,樂薇是考慮過的。
她是先去聯絡了文學院那邊,那邊早就知道樂薇帶著理學院發家致富的事了,本就想和樂薇聯絡聯絡,文學院這邊也需要資金,這個年頭的公立大學想要得到研究經費,除了國家調撥外,就只能靠自己發展一點副業了。
比方說若是有教授出版了書,稿費願意給自己帶的專案用,也是可以的。
理學院那邊其實走的就是這條路,文學院自然也想走。
至於名額的事,則由他們和校方談妥。
文學院給樂薇的答覆是,只要活動正規、健康、積極向上,並且確實公平公正,那麼這個保送名額就沒有任何問題。
樂薇也不擔心,一邊是京城甚至是全國最大的出版社,一邊是京大,這得是多不靠譜才能辦個不正規不健康不積極向上的活動啊。
公平公正公開也符合樂薇的打算,搞這種大型的活動就認認真真的搞,胡鬧可不是樂總做事的原則。
等簽好了合同,樂薇約了三方在出版社的辦公室詳談。
這次她可拿出真正的乾貨了。
這個徵文大賽,樂薇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後世的一個著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賽,那個大賽是九十年代末舉辦的,迅速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成為他們表達自我的一個平臺,只是那時候社會思潮已經比較開放,外加大賽組沒有刻意引導,所以新概念作文大賽很快就充滿了青春疼痛文學,以及對家庭、學校、社會表述不滿和青春苦悶的平臺。
要樂薇看,年輕人肯定會經歷那樣的階段,十五六歲的年紀正是第二次自我覺醒的時候,外加青春期發育時激素的波動,情緒不穩定很正常。
只不過現在這個社會情況,還沒有那麼開放,社會主流是不支援個性化的,大家講的還是華夏的振興,是個人的奮鬥,是對未來的嚮往。
樂薇的策劃裡就特意點明瞭這點,她們的作文大賽第一屆的主題最好就是“未來”。
第一屆定了基調,之後的發展就有了方向。
這些具體讓京大文學院的導師教授們和出版社商量就好,樂薇畢竟是個金融系的學生,她在這方面不需要發太多的言。
樂薇的重點在於作文大賽要如何進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