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當然也不想完全依賴樂薇,畢竟她是收費的!
靠社內集思廣益,他們倒是出了一本語文輔導書,印了二十萬冊,賣的不上不下,沒有理科那些賣得好。
思來想去,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捨不得這份“顧問費”,就賺不了大錢。
出版社還是聯絡了樂薇。
樂薇這邊也是剛做好策劃書,正要聯絡出版社,沒想到對方比她還著急。
畢竟人家那邊賺得可是大錢,能不著急嘛!
樂薇這次給出版社準備的可是大禮包,只是不知道對面是否領情。
出版社之前和他們交接的是個年輕人,這次換成了蕭然的舅舅張立軍。
經濟協會和出版社的合作本身就是蕭然找他舅舅聯絡的,一開始不是張立軍來,大概是那時候還沒做出成績,張立軍估計也以為只是大學生搞社會實踐,沒想到一炮打的轟天巨響,這會兒他可不能讓別人把這個功勞搶過去。
樂薇倒是無所謂,反正不管是誰,不管親疏與否,到商業桌上談判時,最終看的還是口才和律師的專業程度。
張立軍也聽說過樂薇的威名,一開始就沒打算和這位財神爺重新談合同,只想著按照原有的合同再籤一份,看看文科輔導書怎麼做。
然而等他看完了樂薇帶來過來的策劃書後,整個人陷入了沉思。
他可能還是有些小看樂薇這個小同學了。
京大生,果然不同凡響。
樂薇給他的並不是一本書的策劃,而是一個大型的活動。
“……徵文比賽?”張立軍喃喃地說著,他又從頭到尾看了一眼企劃,胸口感覺心臟跳得飛快。
這個事要是做成了,來年他就能升職,在出版社更進一步。
而且按照樂薇的策劃書裡所說,只要第一年辦得好,這個徵文比賽就可以辦第二屆,第三屆,既有口碑,又有名譽,還能賺錢。
具體怎麼個賺錢步驟,策劃書沒寫。還沒簽合同之前,樂薇從不會把細節寫上去。
張立軍合上策劃書,以他在出版社的職位,和樂薇的合作他可以全權做主:“合同怎麼籤?”
榮立霞從辦公包裡拿出準備好的合同,張立軍接過去仔仔細細看了,越看越心驚:“你們這次要做投資商?怎麼個投資呢?”
“辦這樣大型的活動,必然要花不少錢,如果都從社裡申請,張叔能申請到多少呢?”雖然是蕭然的舅舅,樂薇還是按照北方的習慣,一律叫叔。
張立軍在心裡盤算了一下:“五六萬?”
“五六萬?”樂薇挑眉,“不算廣告費?”
張立軍說:“廣告可以走我們自己家的報紙頭版頭條,這個我還是能申請到的,不夠嗎?”
樂薇說:“這倒是省了不少費用,但是獎金以及獎勵,也都需要錢,獎勵一定要足夠吸引人參加,不然誰搭理你呢,而且只給錢是不夠的。”
樂薇的想法是,和京大文學系那邊商量,是否能給出一個保送名額。
聽起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卻非常具備操作的可能性。
對於京大來說,文學院那邊每年能額外得到十幾萬的研究費用,自然是最好的,只是學府有學府的尊嚴,拿入學名額換錢這種沒有檔次的事,京大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的。
但有樂薇在中間這麼一操作,就叫挖掘具有文學天賦的年輕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