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李隆基能早死個二十年就更完美了。”
還在感嘆後輩厲害的李世民:“???”
李世民:“為何會如此說一個盛世帝王。”
秦始皇見此好像真切發掘到了什麼東西,他笑得肆意道:“你若繼續往下看,定然也會發出如我這般感嘆。”
李世民眉頭蹙起,有一絲不好地預感。
然後,他真的往下看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發現秦始皇說的沒錯,這一往下看他就知道了秦始皇為什麼這麼說了。
他道:“這人真是……”不能說,這是他孫,但是……這人
李世民氣到閉上了雙眼,不敢看。
果然國號不能亂改!什麼開元改天寶,這不就出事了嗎?
李世民面色冷峻,恨不得直接穿進這本書中砍死這個不成器地東西:“志得意滿,追求奢欲,倦於政務,沉溺酒色,還殺三子與強搶兒媳。”
李世民眼露殺意,咬牙切齒道:“真是……”廢物啊。
沒有外患,必有內亂。政治趨於腐敗,社會風氣日益奢靡的朝廷,註定走不遠的。
即使這個時候的天寶還在發展到自長安向西萬餘裡,仍是人戶相望、桑麻遍野,人口也達到900餘萬戶,5200餘萬口唐朝統計戶口的最盛。但亂象在暗地裡湧動。「1」
意外在李世民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候來臨了。
盛極必衰的節點,來了。
李世民眼底滿是悲哀地看著這段歷史。
邊境設定十節度使的結果就是邊境軍事力量極度膨脹,一個大軍區長官的節度怎麼可以在掌管軍事還兼顧民事呢?
軍閥權重,當中央上層統治腐化削弱對地方控制之時,平衡傾倒,擁兵自重的將帥萌動問鼎犯上的野心
看著曾經引以為傲的一切都被撕碎,接下去的一切李世民只覺得順理成章了。
如漢初就有外戚之亂,其後就長期有外戚之亂;就如唐初有貞觀政變後期就有多起政變;長安洛陽被攻佔,帝王出逃絕不會只有一次。
吐蕃攻佔長安,出逃的代宗;奉天之難、涇原兵變,出逃的德宗;上位不到兩百日即被宦官逼迫到禪位的順宗;使得三鎮再叛,內憂外患嚴重的穆宗。
李世民此刻已經心累到不想再看下去了。
地基已經毀壞,滅亡的種子已經種下去了:“天命,不在大唐了。”
秦始皇見到了秦的二世而亡,漢的東西兩漢,隋的二世二亡,見到了天下分分合合,再看到初唐到盛唐的時候 他也滿懷期待,期待自己能看到另一個萬世永昌,但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秦始皇道:“大唐的氣數,確實盡了。”
四川、雲南、廣西一線連年戰亂,賦稅預徵就是兩三年,在加上江淮一帶連年水旱,土地兼併眼中,豪強地主壓迫。
農村十室九空,農民大量逃亡 ,當初喊著民本國邦口號立國的大唐皇帝們忘記了初心,或者說他們沒有忘記初心,但時間從不等人。
這是一個大規模,全國性的民變。
李世民苦笑:“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這不是就是為何父皇死後,秦也不能隨意對六國餘孽動兵的原因嗎?”
高層怎麼殺都沒關系,但是中層若全殺了,那六國餘孽唇從寒齒亡到全面暴動,那時候就是另一種故事了。
一直坐在李世民的身邊,看著李世民這一系列的臉色變化但平靜的秦始皇:“……”
尾巴沒掃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