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會道:“地方確實有這種危機存在,但陛下剛登基,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去陛下身邊協助陛下。”
最後,劉政會遲疑道:“你勸諫之時也可溫和點。”雖然他知道,這人見到陛下是真的會這麼說,並且也真覺得這是陛下的罪過。
但怎麼說呢,都死了一遭了,溫和點不行嗎??
蕭瑀也知道就以他這個嚴厲清正,不肯容人之短,急躁、偏狹的脾氣會得罪皇上,甚至知道自己“不遇明聖,必及於難”,但……他不想改。
愛過就過,不過拉到,反正他在這個世界上無牽無掛的,無邊的孤苦和寂寞他不想忍受。
前世因為從小就相依為命也是唯一同胞的姐姐蕭皇後一病不起、與世長辭後也跟著去死的蕭瑀冷漠臉:“哦,問題存在就是存在,不要給陛下找理由。”
蕭何:“……”
韓信:“……”
祖宗啊,這人真猛,他對面這人可是東海郡郡守的兒子。
不知蕭瑀猛起來是連皇帝都懟,當朝和人吵架的韓信覺得活久見了。
和堂弟接觸比較久的蕭何倒是知道堂弟的性子就是這副狗德行。
連忙拉開話題主動與劉政會聊起了大秦現如今還有什麼弊端,還可以怎麼解決。
蕭何其實不想努力上進,但沒辦法,再不努力與其他賢能維持關系,這個堂弟去鹹陽定會被皇帝宰了吧?
蕭何:無奈,為何堂弟能夠好好活著,他就努力爬個高點的位置吧,萬一出事了,總能撈一撈,再撈一撈。
渾然不知蕭瑀猛人事跡可以讓人撈千百次的蕭何想。
漢朝作為一個維持了四百多年的大一統王朝,劉政會對漢朝的歷史可以說是瞭然於心,漢初歷史更是倒背如流。對漢初三傑他懷抱有極高的期待。
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的張良,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還有非常適合現在秦朝的賢相蕭何——鎮國家,撫百姓。
對蕭何,劉政會可有話聊了。
這是他的榜樣!
蕭何現在作為沛縣主吏,現如今的他雖然面對的不是一國,但光沛縣的一切,他就做到執掌法度公平無所枉害,處理事務辦理得井井有條,得考評第一,可見他對秦律令和各項事務的熟識。
以前他不想入鹹陽,故而避而不談,現在想入鹹陽了,蕭何的想法可多了。
他道:“大秦荒地多,良田少,秦皇家與六國舊貴族的動植及其物園地委實過多,白白拋荒,委實可惜。可開放令民耕種,收成後糧食歸耕者所有,禾稭不收,留下來作苑中禽獸的食料,迴圈使用,如此可讓皇家與百姓皆獲利。”「1」
他道:“推舉百姓年逾五十以上,德高望重,能率眾為善,置以為‘三老’。每鄉一人,擇每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共議政事,可免除其役戍,如此,能讓政令為百姓理解後再下達。”「1」
“臘祭快到了,若能把此作為賜酒肉之月,酒肉慰勞百姓,給百姓以生機,關內外定然一片歡天喜地,知陛下賢明仁愛。”
劉政會講的話落地的這一會兒,蕭何就提出了非常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而這些意見……
蒼天吶,都能非常好的安撫民心。
劉政會和蕭瑀側目,只覺得終於知道為何劉邦外出打戰,蕭何駐守後方能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而不知楚了。
原來他是這樣子的蕭丞相。
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蕭何也說道:“以上的提議,開放秦皇家與六國舊貴族可行,推舉三老的建議也是不賴,就是賜酒肉慰勞百姓可能不行,秦乃大一統皇朝,太多龐大,沒有那麼多的酒肉慰勞百姓。”
怎麼樣才能獲得足夠多的酒肉呢?
蕭何覺得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至少近三年無法解決此問題。
眾人一起思索這些個治國之策。
韓信……
韓信只懂得兵法。
他看著周圍的人,默默地翻閱著手中的兵法書籍,這是劉公子給他的,說這是他主君曾用過的兵法,以少勝多的兵法,厲害極了,和他以前看過的兵法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增加了很多新穎的東西。
只是比起看書,此刻的韓信他更想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看著眾人還在思索,他小心又快速地把兵書擺放整齊,靜悄走到劉政會身邊,和對方說一聲就下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