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根據地通向太行根據地的公路上。
“駕~”
獨立團戰士劉順騎著普通軍用騎乘馬的馬匹,目光銳利掠過前方。
他是觀察手。
在和王喜奎多次的戰鬥任務中,主要負責是觀察戰場,測量環境,測量目標距離等資料,並對目標的優先順序做出判斷,從而制定戰術,為狙擊手的攻擊提供指引。
按照那些神秘教官的說法,
觀察手的專業性,對比狙擊手,絲毫不弱。
甚至在一些方面有過之,
因為觀察手需要迅速在複雜紛亂的戰場,對敵人做出迅速判斷,決定攻擊目標,是狙擊小組中的頭腦。
也因此,觀察手一般都具有極強的偵查能力。
在獨立團全團偵查大比武中,劉順排行第二。
第一是魏和尚魏大勇,團長警衛員,兼任獨立警衛連連長。
他們這一次的任務,是尋找滲透進入這片地區的鬼子部隊。
馬背上,除了一臺單兵步話機外,還有一杆狙擊型號的九八K——作為觀察手,同樣要有足夠優秀的槍法,以及一些觀察裝置。
狙擊手和觀察手是可以互換的。
···
“還沒找到?”
太行根據地。
總部。
副總參看向參謀部的參謀們。
此時的總參謀部內,滴滴答答的電臺聲不絕於耳。
雖然總部參謀部和冀南根據地之間的距離,超過了步話機的最大通訊距離四十公里,即便是兩根據地之間的公路,距離也超過四十公里。
但隨著每月上百臺短波電臺的普及,以及一百輛重卡隨車攜帶的通訊短波電臺,還有隨車的備用電臺。
獨立團流出來的,可以中遠端通訊的短波電臺數量,已經超過了五百臺。
滿足全軍需求不現實。
即便以如今華北地區八路軍的規模,也需要大約一千臺電臺才能滿足,但建設覆蓋太行,太嶽,冀南,陝甘邊區通訊網路,沒有任何問題。
再加上步話機的中繼中轉,總部幾乎能在十分鐘之內,實時掌握前線的情況。
“沒有。”
一位參謀放下耳機,回答:
“上次發現是在虎縣螺嶺,但昨晚丟失了目標。”
“繼續尋找。”
副總參語氣平靜,心裡卻嘆了一口氣。
隨著根據地面積的擴大,收復了大量鬼子佔領區,太行,太嶽,冀南三個終於有了一條在部隊徹底控制下的穩固運輸通道。
新的問題也隨之浮現。
偵查。
部隊對於根據地的偵查出現了問題。
一旦鬼子大隊級別的小股部隊滲透進入根據地附近,很難及時發現,也很難完全掌握鬼子小股部隊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