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雖說得平靜,可聽者無不動容,在心中掀起了軒然大波,自古以來,悽慘者莫過於戰亂流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還罷了,更為要命的是時時刻刻得面對殘寇的奪殺,瘟疫的爆發。
歷史上有幾次著名的因為戰亂而由北往南遷徙的大移民,倖存者往往十難餘一,途中便是十八重地獄在人世間的真實寫照,昔日魏武帝曹操便如此形容“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李易小小年紀,舉目無親,能在戰亂流民生涯中存得性命,這中間要吃過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苦楚?要見過多少慘絕人寰的生離死別故事?也難怪李易能彈出這等讓人潸然淚下的曲子。
“這首曲子名為《依心曲》,乃是小道在流浪途中遇見一位盲眼老者,每日夜深人靜時候所奏。那一位盲眼老者後來染上瘟疫,懷抱嵇琴而逝世,小道因其中故事過於悽慘,故不願在人前提及。”
李易向著孟沛拱手行了一禮,道:
“今日得遇江前輩以及嵇康大賢的天下琴,小道將此曲彈了出來,總算是不讓《依心曲》湮滅於世。”
此次李易乃是相助孟沛對陣嶽麓書院,為不引起孟沛的誤會,所以李易將開始自己不彈奏《依心曲》的原因說與孟沛知曉,以孟沛之大度,想來也不會計較。
世事便是這般的真真假假,李易剛開始是因為朱微顏琴技太過了得,想要藏絀,這會兒李易若真說藏絀,怕也沒人相信了。
…………………
“正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下於鄒城家中苦讀十幾年詩書,只道學有所成,今日得見李兄,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以往不過是坐井觀天罷了。”
孟沛讓開身子,不敢接受李易之禮,反而拱手向李易行禮,滿懷歉意道:
“因孟沛之事,勾起李兄之慘痛回憶,實在是孟沛的罪過!”
“自古名曲因人成,因事成,高山流水若沒有鍾子期俞伯牙互為知音,安能流傳萬世?廣陵散若非嵇康大賢於臨死前面對三千為自己請命的太學士而徹悟,怕也不會那般的灑脫千古。”
那江晚餘在聽得李易一曲以後,原本一直有些渾渾噩噩,這會兒聽得李易之身世,終似清醒過來,嘆道:
“依心依心,依心而生,依心而發,這天下琴獨弦之妙,便是為了這曲《依心曲》而成。老頭我以前演奏獨弦,面對天下琴上靈力之時,只想到去征服,去牽引,強扭的瓜兒終究不甜,如何能達到人琴合一?”
江晚餘回過頭來,戀戀不捨的望了李易手中的天下琴一眼,就彷佛告別一位幾十年的至交老朋友,對李易道:
“琴名天下,萬望小哥兒不要辜負其名!”
江晚餘說罷,只一拂手,轉身便向著莽莽衡山中走去,陽光灑在江晚餘的背影上,雖是清晨的和煦溫暖,卻也說不盡的寂寥孤獨,有歌聲傳來一路上的滄桑,唱曰:
“少年聽曲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曲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曲客棧裡,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惆悵,伶仃天涯斷腸人。”歌聲中,一本小書四平八穩,向著李易直飛而來,李易將那本小書抄在手中,卻是一本已經發黃的古樂譜,樂譜紙質斑駁發黃,非常陳舊,然而上面的譜曲卻是清晰可見。想來是江晚餘行走江湖,走南闖北間說記錄下來的曲譜以及曲藝心得,李易遙遙向著江晚餘離去的方向行了一禮,將曲譜鄭重的收於懷中。…………………一時間客棧內啞口無言,倒是那莫不從、寧不平二人的動作驚醒了眾人,君不器趕忙出得門外,為兩人解了穴道,帶將進來。莫不從、寧不平二人先前被江晚餘摔得骨頭都快散架了,此刻身上沾滿塵土,狼狽不已,吃了個如此大虧,自對李易恨得牙齒癢癢,不過有前車之鑑,這會兒兩人倒不敢造次,只在君不器身後怒目橫視著。這樑子算是結下來了,不過李易並不在意,睬也不睬兩人,只靜靜的將天下琴收藏好。李易連全真派的弟子都敢殺,又如何會害怕兩兩嶽麓書院弟子的惦記?比試還是要進行下去,天玄子與慧空二人從方才的震撼中走出來,對望一眼,卻遲疑著不知道怎麼宣佈結果。按說李易指出朱微顏《幽蘭操》中的不妥之處,又完美的演奏了一曲《依心曲》,這一局是要算鄒城孟家勝了的,可是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孟沛認輸之後,所以便不好說了。孟沛見得天玄子、慧空二人表情,知問題何在,爽朗一笑,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在下既然認輸了,自沒有改口的道理,如今四場比試還有兩局,以李兄之大才,鄒城孟家未必沒有勝算!”“好!鄒城孟家世代在修真界享受盛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天玄子、慧空二人拍掌讚道,便要宣佈結果。這時候朱微顏卻站了出來,盈盈道:“李公子高才,孟公子高義,我嶽麓書院又豈是沽名釣譽之輩?這一局確是小女子琴藝比不得李公子,我等願意認輸!”那才回過神來的莫不從、寧不平二人聽得朱微顏要認輸,趕忙使眼色阻止,便是那君不器,亦面色不大自然。朱微顏如何不知道幾位同門的心思?只心中暗歎了一口氣,且不論今日最終比試的結果,單是到此時,嶽麓書院可謂是一敗塗地了。今日乃嶽麓書院與鄒城孟家之爭,以兩派在江湖上的偌大名聲,比試的過程結果自然要不了多久便會傳遍江湖,先前作詩,嶽麓書院獲平,已經很有些勉強了。這一回合樂藝比拼,李易橫空出世,以一曲《依心曲》,能讓享譽樂界數十年的江晚餘大家隱退,能讓天下琴認主,世人一看便知道是鄒城孟家勝了。然孟沛依然認輸,如果嶽麓書院承認這局勝了,此事若傳的開來,怕是世人皆稱讚鄒城孟家重言守諾,君子之風,皆鄙視嶽麓書院乘人之危,巧取豪奪,可嘆自己的幾位師兄弟竟然連這個都不能看透,仍執著於表面上的勝負。修真者參化天地自然大道,於勝負太過執著,總是不好。唉,嶽麓書院的師兄弟這些年來都忙於道法的修煉,於儒教的“仁義”修心,卻是少了,自己這次回去,還是要與父親述說一番才好,不過父親怕是聽不進去了。想到這裡,朱微顏禁不住的向李易望了一眼,暗道:原來李公子是邵州雲山派門人,如此地方,竟也出的了這般人物……………………“嘿嘿,這倒有趣,先前你們是爭勝,如今卻是爭敗!”天玄子笑道:“恩,孟小子與朱小姑娘都還不錯,這樣吧,這一局道士我與慧空和尚就判定再為平局,可否?”說道這,天玄子似笑非笑的看著李易,道:“李小子,不簡單啊!”也不知是說李易的身世不簡單,還是說李易的本領不簡單。如此結果,眾人自無意見,躬身稱是。…………………孟沛以筆為武器,在書法一道上自然造詣不凡,這會兒當仁不讓,衣袖一甩,道:“今日在下便以手中祖傳‘斷機筆’來向諸位請教一番。”眾人聽得“斷機筆”之名,肅嚴起敬。相傳昔年亞聖孟子之父早逝,留下孤兒寡母於世,孟母一心一意將孟子撫養成人,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典故,孟母也被稱為九州歷史上的“四大賢母”之首。(四大賢母為孟子之母“孟母”,岳飛之母“岳母”,陶侃之母“陶母”,歐陽修之母“歐母”。)這斷機筆便是出自“斷機教子”的典故,說是孟子拜於孔子之孫子思門下時,因天資聰穎,常覺學有所成而洋洋自得,一日回家,孟母正在機前織布,“喀嚓”一聲將剛織好的布剪斷,孟子大奇,問母親何故如此,孟母道:“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孟子幡然大悟,從此勤學苦讀,將母親斷掉的那匹布中的麻抽出來,做了這一隻“斷機筆”,以示不忘母親教誨之恩。孟沛來到那客棧牆壁空白處面前,大喝一聲,手腕翻飛,筆走龍蛇,“刷刷”的寫道:
“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迴飆吹散五峰雲,往往飛花落洞庭。”旁邊還加了一行小字,道是“雲山派李易兄題,鄒城孟家孟沛書。”正是方才李易比試時所吟的哪一首《南嶽衡山》詩。那客棧掌櫃最是關心自家的牆壁,待得孟沛一寫完,便趕忙上去檢視,孟沛寫的是一副行書,雀躍於牆壁之上,尚還帶著墨香飄然欲飛。蘇胖子看得連連點頭,撫須讚道:“好字,好字!收放自如,疏密得體,濃淡相融,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縹緲之內,如龍跳天門,如虎臥鳳閣,道是‘天下第四行書’也不為過!”孟沛連連自謙,道前輩高贊,愧不敢當。在一旁不明所以的蘇媚睜大著一雙眼睛奇道:“孟書生,我雖然不通書法,也看得出你這字也得不錯,掌櫃又不是誇獎你第一,不過第四罷了,你有什麼愧不敢當的!?”李易汗顏不已,趕忙拉過蘇媚,是以她別亂說,免得貽笑大方。九州書法主要有五種書體,即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而行書體的代表作公認有三: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唐朝顏真卿的《祭侄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天下第三行書”,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皆是名動千古的大家,掌櫃蘇胖子將孟沛的抬到如此高度,實在是至高無上的褒獎了。
感謝雨夜冷心、aadd2007、韓小豬、饕餮魑魅、小悟空12道友的打賞,拜謝。呵呵,sudazzx、我只愛中國道友的更新票,色佛很抱歉,拿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