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祖師爺,聖人孔老夫子曾教導自己的徒子徒孫,雲: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意思是說,太上老君說的水有九德,所以君子見到了好水,一定要細細觀摩體悟。
此事見記載於《孔子家語》,《荀子》上也有所記載。
上善若水,夫唯不爭。
意思是說: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李易以退為進,吸收了剛才的教訓:天道不全,太極無處不在,可別想著完全去封堵住它,雖然不能完全封堵住你,可是我的方塊之力也不是你想借就借的,你可以借,但是借多少,得由我說了算。
無中可以生有,有中也可以生無。
方塊的缺口在慢慢的縮小著,圓圈雖然還能借力,然而所借到的力已經很明顯的減少,太極也沒有了先前的環轉流動。清虛見勢不妙,雙手連連疾揮,想要重新一鼓作氣。
李易如何能讓清虛如願,同樣的雙手疾揮,穩住陣腳,步步推進。這時候,李易在修為上的優勢便發揮了出來。
境界上的法力可以壓低,可是高兩個境界的道心依然是道巨大的鴻溝。
每每那個方塊的縫隙在小得不能再小的時候,便發出一陣金光,與旁邊的同樣縫隙小得不能再小的方塊相結合,成為另一個新的方塊,新的方塊上的那道縫隙再慢慢的縮小著……如此週而復始的迴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反之也然,萬物合三,三合二,二合一,一合道!
李易所為,正是反方向而行之。
………………
臺下觀戰的武當派掌門閒雲道長與長老映月師太自也發現了清虛的不對勁,兩人此刻揪心的很,又想著清虛能安安穩穩的勝過一場,又想著清虛不能因勝而驕,失了道心。
兩人面色複雜的望著李易。
然而李易此舉一出,閒雲道長與映月師太面色豁然大變,兩人對望一眼,齊齊苦笑不已。
福生無量天尊!如此倒好,貧道可以安心的觀看徒兒清虛證道了,唉!貧道方才差點也如清虛徒兒一般,有了勝負心啊!
清虛敗矣!
顧子傾見得演武場上種種,心神猛的一顫:不可承受之輕!是不可承受之輕!
昔日師傅殷殷教導:太極有不可承受之重,有不可承受之輕。沒想到在今日李易與清虛的比試中,竟然都被李易使了出來。
李易有意為之也好,歪打正著也罷。總之,自己一直都沒有弄明白的不可承受之輕,今日見得李易的比試之後,終於頓悟了。
一時間,顧子傾心中百感交集。
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忙碌,每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只能從無窮無盡的事情中,選擇其中的一件或者數件來處理。
有些人選擇了從政,有些人選擇了經商,有些人選擇了種田,有些人選擇了修仙……是的,職業並不重要,無論你選擇了什麼,只要你為自己的選擇矢志不渝的奮鬥了,不管成與敗,你的一生都可以算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然而,有些人卻什麼也不想什麼都不做,或者吃喝玩樂臥睡大覺,或者消極遁世自我麻痺,就這樣,這些人也是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看起來,這些人活得很自在,然而,他們上不安黎庶,下不保家庭,甚至連自己的生活都成問題,完全是社會的寄生蟲而已,在他們生命到最後的那一剎那,他們茫然回首的時候,也許會問:我的這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又到底得到了什麼?
這是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輕:我們用最寶貴的生命,來做那些無聊而毫無意義的消遣。
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輕在於主動,而太極的不可承受之輕則有被動之分。
太極需要借力。如果所借之力重於泰山,將自己都壓垮了,那是不可承受之重;而如果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只借到了一絲一毫的力,入不敷出之下,而且那力還不得不借,那就是不可承受之輕。
如今清虛面對的正是這種情況。
若在平時,全力以赴的清虛操控著太極,以太極的圓轉融匯滴水不漏,清虛自不會給同等修為境界下的李易有機可乘,奈何今日清虛道心不穩,對映到太極之上,所以才給了李易鑽空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