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三教九流> 一五六 以道制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五六 以道制道 (1 / 2)

其實方也好,圓也罷;規矩也好,運動也罷;就像天地間的陰與陽一般,本沒有高下之分,誰能佔得上風,完全要看施法者的修為以及對天地之理的理解程度。

不過李易有信心!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李易的“言出法隨”一出,頓時又是引起了一陣騷動。

閒雲道長與映月師太目瞪口呆,怎麼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驚訝,兩人乃是修真界的道高人,自能一眼看出,李易之道暗合天地至理,實在是最高明的應對之法,更有一舉數得之效。

既能教導徒弟,更能指點於清虛!

若李易施展紫霄神雷強破清虛的太極,並不是不可以,不過此舉就如同兩人打鐵一般,比拼耐力罷了,雖能助清虛度過此關,然效果也就僅此而已了。

如今李易施展方圓之道,能讓清虛在過關的同時,更能感悟到天地間萬物相生相剋,相愛相殺的至理,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如此一來,清虛過關的可能是大大的增加了。

更為難得的是,倉促之間李易便能想到此法,可見李易對“道”的理解已經遠勝常人矣。

便是兩人,也以為李易只有使用紫霄神雷一途可走呢?

“福生無量天尊!”閒雲道長雙手合十,唱一聲諾,對著身旁的映月師姐嘆息一聲道,“此子不可爭鋒也!”

我們常說某人道法驚奇,實際上,“道法”並不是一個詞語,而是分為“道”與“法”,“道”是道理,即修真者對天地之理的感悟;“法”是法術,即修真者的修為高低。

對於修真者而言,“道”與“法”兩者皆是不可或缺,若沒有對“道”的感悟,“法”是很難增長的,即使增長了,也很不穩定容易走火入魔;而若是沒有“法”的加持,修真者對“道”的感悟不過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而已。

如今李易不僅修為高絕,對“道”的認識也是靈犀於心,難怪身為武當派掌門人的閒雲道長,也有此嘆了。

若在平時,映月師太即便口裡不說,也會在心裡反駁:非也!在吾愛徒子傾的真武寶劍面前,一切皆是虛幻。

可能是因為這一次難得的看走了眼,映月師太竟默然無語。

郭守道同樣的看得目瞪口呆,不過旋即就回過神來,這會兒郭不守也管不得李易有沒有使用雲山派道法了,只覺老懷欣慰不已。

郭道長收捊鬍鬚,老懷欣慰:吾道不孤啊,雲山派後繼有人!

顧子傾亦是一楞:是啊,以方破圓,正是道理,我怎麼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呢?李易又是如何在就要使用紫霄神雷之際,悟得此舉呢?那一剎那間,李易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很多事情,其中蘊含的道理很是簡單,但是因為我們平素的習慣性思維,總是輕而易舉的忽略到了。

顧子傾向來心高氣傲,便是那全真派的天之驕子趙存真,顧子傾在接觸過幾回以後,亦覺得其修為雖高,然對天地之理的悟解,並不見有高明之處。

可是如今眼前的這個李易,算是真正的兼而有之,方才李易所想,自己所料不及啊!

就在此時,閒雲道長對李易的評價隨風飄了過來,潛入顧子傾的耳中。

此子不可爭鋒麼?顧子傾默默注視著演武場上的李易,感受著背上真武寶劍上的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心道:此次道教大比試,願與你相會於決賽場上。

………………

李易的“言出法隨,天地有常”一出,天地間豁然變色,天地剎那間好像靜止下來了一般,時間都已經凝滯,風不轉,水不流。

在天地之間,如有無形的溝壑,縱橫交錯卻又條理分明,便是那些無形的溝壑,將著天地萬物,全都定格。

清虛的太極也被定格,頓時就和周圍天地失卻了聯絡,先前那些從四面八方湧向太極的陰陽二氣似沒有了目標,像無頭蒼蠅一般紛紛到處亂竄,然而仔細看來,冥冥之中總有一道氣牆,束縛著陰陽二氣向外逃逸,將陰陽二氣鎖得牢牢。

太極以“圓”為基,流通是其承載,靜止的太極還能算是“太極”麼?不運動何來變化,不變化的太極又如何衍生萬物?

太極的流轉在慢慢的放緩下來後,在清虛的頭頂之上,原來那朦朧虛幻的“太極”慢慢的顯了出來,陰陽漸漸相交,黑白漸漸分明。

粗一看,此太極堂而皇之,威勢更勝先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