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之道,有圓便有方!《尚書》雲:天圓地方(本書採用傳統講法)。儒家聖人孔老夫子說:君子外圓內方。“圓”則不安,運動變化,“方”則吝嗇,收斂靜止。圓與方,本就是相互對立的統一。
今日我便以“規矩”之“方”來應對的你的“流通”之“圓”。
李易伸向後背取鐵劍的手兒緩緩停下,向著臺下的徒兒蘇澤點點頭,復又立定精神看向清虛,朗聲道:“清虛道友既然宣戰,貧道焉能後退,敢不與清虛道友盡興?”
眼見李易就要取出鐵劍,臺下眾人一副本該如此模樣。
閒雲道長與映月師太對視一眼,暗道李易果然是明白是非,深明大義之輩。李易雖然天縱之資,終究還是要在張三丰祖師爺的太極訣下俯首。
若是如此狀態之下,清虛還是逼不出李易的真本領,武當二老未免亦覺臉上無光。
郭不守面帶笑意:小子,你有幾斤幾兩,為師難道不清楚麼?那齊天大聖孫悟空何等了得,但是能翻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麼?為師何等人物,你小子要幹什麼,一切都在為師的預料之中。
顧子傾亦是點點頭,果然如此,李易終究還是要拔出鐵劍了。不過與自己的真武劍不同,李易的對手清虛,當不會讓李易失望!
然而,李易拔劍的手兒停了下來,李易決定繼續以刺股錐與無量尺迎戰。
閒雲道長與映月師太在此對望一眼,盡是疑惑,這小子,還有什麼沒有使出來的手段?
閒雲道長與映月師太兩人向著郭不守瞧去,畢竟今日可是關係著清虛的證道,兩人希望郭不守能有見解。
其實,此刻在郭道長的心中,早有一萬頭猛獸狂奔而過,若不是有旁人在,郭道長真想衝上臺去,把李易抓下來好好盤問一番:你小子,專門跟為師作對是吧?快說,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和為師作對?
見得閒雲道長與映月師太盡是疑惑不解,郭不守的心中的難受頓時又化解了許多,能讓武當派掌門與長老都看不透你,李易啊李易,果然是名師出高徒,沒辜負了為師數年來的辛勤栽培啊!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是錯!這個時候,可不能開口說話,一開口說話便落了下乘。
郭道長瞧也不瞧閒雲道長與映月師太兩人,只不經意的拂了拂衣袖,繼續面帶微微笑意正經端坐,看著演武場上比試的兩人,一副瞭然於胸的樣子。
閒雲道長見狀,再一次自嘆不如,郭道兄這數十年來,無論修為還是心境,皆是了得啊!
顧子傾亦是楞了,心中和閒雲道長映月師太一般想法,不過,顧子傾的目光沒有看向郭不守,而是看向臺上的李易。
李易啊李易,你行事還真是出乎意料呢?不知這一次,又能給我什麼樣的耳目一新。
………………
李易緊握手中刺股錐與無量尺,不過與先前以刺股錐為主,無量尺為輔不同,這次李易以無量尺為主,刺股錐為輔。
合縱門的刺股錐與相國印兩大至寶,本就以相國印為主,刺股錐為輔,所以,李易此舉於徒弟蘇澤而言,毫無理解上的偏差。
李易腳踏天罡禹步,手中無量尺揮動,白色小尺直來橫去間,在李易的身前一道道白光縱橫,就如那棋盤一般,四四方方的交織在一起。
“言出法隨,天行有常,疾!”李易似用盡渾身的力氣,向著蒼茫天地間,大聲的嘶吼道。
《荀子》雲: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任你滄海桑田白雲蒼狗,任你世事如何的變幻莫測,可是這天地間的變幻,總有規律可行!就如同圍棋,方如棋盤一動不動,圓如棋子千變萬化,可棋子的變化即便再多,也不能脫離了棋盤的範圍。
今日,我李易便以這縱橫於天地間的規矩,來會一會你清虛太極的運動。我將這規矩以法家的“言出法隨”定在這天地之間,正面與你的太極相抗,你的太極還能輕易的借力打力麼?
你有你的圓融世故,我有我的菱角分明。看是你的運動衝破了我的規矩,還是我的規矩束縛了你的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