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看著一瘸一拐走下臺去的清虛,想著方才兩人的比試過程,總覺得似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清虛道袍已經裂開,道袍上的太極圖案在山風的吹拂下一開一合,如在舞動。
李易盯著清虛道袍上的太極圖,忽道:“清虛道友,且慢!”
清虛一愣,轉過身來滿是疑惑的望著李易。
臺上武當諸人頓時一個個的怒形於色:清虛都已經認輸了,你還要怎的?難道真要再打過一場,讓你教徒到底,別給臉不要臉啊。
閒雲道長與映月師太的臉色也不好看起來。
郭不守滿腦子懵懂:這徒弟,平時挺上道的啊,怎麼今天就像腦子灌水抽風了一般,再這樣下去,師傅我就是想幫你也幫不上啊。
李易看得臺下的議論紛紛,知道大家誤會了,頓時有些猶豫。
方才之敗,實是技不如人之敗!如果不是李易在最後關頭收回法力,怕是自己定會元氣大傷,幾個月難以復原。
清虛性子倒好,道:“道友有話不妨直言,貧道並無大礙。”
“清虛道友,莫怪貧道交淺言深。”李易聞言,想了想還是決定說出心中的疑惑,“貧道觀道友之太極訣,似是能化不能收!”
太極訣是武當鎮派絕技,不過太極可不是武當獨有,道教的精髓便是“太極”,每一位道士從早課到晚課,接觸的最多的便是“太極”。
雲山分屬道教派系之一,李易這些年來將道教典籍通讀,對“太極”自也有自己的理解。
………………
在比試中,清虛將太極化兩儀,兩儀化四象,四象又化八卦,這個沒有什麼問題,在太上老君的《道德經》上就有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一個意思,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不過李易多了一個時代的記憶,太極訣的精髓不在於“化”,而在於“收”:
八卦之中,兌乾收而為“老陽”,巽坎收而為“少陰”,坤艮收而為老陰,震離收而為少陽,是為四象;四象之中,老陽少陽收而為“陽”,老陰少陰收而為“陰”,是為兩儀;兩儀之中,陰陽收而為“無極”。
無極便是“混沌”,乃是盤古大神開天闢地之前,無形無相無聲無色的原始宇宙狀態。
那麼“太極”何來?
因為“無極”是“空”,是“無”,而我們的世間萬物是“色”,是“相”,“無極”如何最終衍化成世間萬物?這個衍化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太極”。
簡而言之,一切事物未產生之時的虛無狀態,稱之為“無極”;而當一切事物開始產生的萌動過程,稱之為“太極”。“無極”是“狀態”,“太極”是“過程”。
所以我們才說“太極”生“兩儀”,而不是說“無極”生“兩儀”。
“無極”化為“兩儀”的過程是為“太極”,那麼“兩儀”收為“無極”的過程能不能稱為“太極”呢?
張三丰真人認為能,既然“陰陽”可以顛倒,所以“太極”自能逆行。這才是萬事萬物,相生相剋的真諦。
修真者道合天地,求得長生,本就是一個逆行之旅,太極訣從本質上揭露並利用了這一點,所以才說,太極訣在目前修真界已知的“三千”大道當中,適合更多人修行。
………………
能化不能收……清虛一愣,心裡不由自主的慢慢沉吟著這一句。
卻是這一沉吟,一道靈機,在清虛的腦海中“轟”的一聲似炸裂開來,散發於清虛的四肢百骸的每一個角落中。許多以前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的問題,在這一刻,好像都變得隱隱可解了。
清虛再一次席地端坐,眼觀鼻鼻觀心,五心朝天,打坐起來。
武當派諸位弟子再一次看得莫名其妙,不過這一次沒人再指責李易,因為諸弟子們雖一時沒有明白“能化不能收”的真正含義,可看這架勢他們也知道,清虛或要突破了。
打通任督二脈,突破生死玄關。
李易依然靜靜的立在那裡看著清虛,低眉垂目,任獵獵風塵吹過。
“福生無量天尊!”閒雲道長看著演武場上的清虛,又看看李易,再一次唱一聲諾,對著身邊的郭不守道,“郭道兄得佳徒如此,夫復何求?”
郭不守喜笑顏開,這一次,郭道長的欣喜終於可以掛在臉上了。
這一次,閒雲道長是真心實意的。
身為武當派掌門,閒雲道長自是明白太極訣中“能化亦能收”的道理,不過,這些道理,是閒雲道長的領悟,不是清虛的領悟。
為什麼閒雲道長尚未點醒清虛,原因無他,以前的清虛,機緣未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