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聞言,急忙回了一禮,輕聲說道:“見過王大人。
大人在此,想必殿下亦不遠矣!”
王承恩搖了搖頭,垂手說道:“殿下與二位娘娘在後園遊湖,此刻並不在此處。
不過殿下若知大師歸來,定會前來看望大師。”
“不敢,不敢!
貧僧怎敢勞煩太子殿下。”
唐僧慌忙擺擺手,急聲說道:“還請大人回稟殿下,待貧僧倒換通關文牒,便前往後園拜見殿下。”
王承恩點點頭,拱手說道:“既如此,奴婢這就前去後園告知殿下,大師只管自便即可。”
“有勞大人。”
唐僧笑著應了一聲,待王承恩走出金殿,方才轉頭看向殿中坐著的白髮老者,彎腰拱手說道:“貧僧唐玄奘,拜見大王。”
寶象國王聞言,睜開通紅的眼睛,看著唐僧不滿的問道:“你是何人?
來我國中何事?”
唐僧同情的看了國君一眼,再次拱手大聲說道:“小僧乃是大唐釋子,奉我皇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經。
離京之時陛下賜予通關文牒,如今到了大王地界,理當奏明大王倒換文碟。
故此驚擾大王休息,還請大王恕罪。”
“這大唐上邦若是皆如爾等這般懂禮,本王又何需受此屈辱。”
寶象國君低聲嘀咕一句,艱難的抬起手招手說道:“既有大唐天子通關文牒,便取來與本王看看。”
唐僧聞言,探手入懷取出通關文碟,雙手捧著走到國君面前,彎腰說道:“還請大王過目。”
寶象國君見狀也不客氣,單手接過通關文牒抖了抖,小心翼翼的展開置於矮几之上,自顧自的念道:“南贍部洲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
切惟朕以涼德,嗣續丕基,事神治民,臨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涇河老龍,獲譴於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陰司,已作無常之客。
因有陽壽未絕,感冥君放送回生,廣陳善會,修建度亡道場。
感蒙救苦觀世音菩薩,金身出現,指示西方有佛有經,可度幽亡,超脫孤魂。
特著法師玄奘,遠歷千山,詢求經偈。
倘到西邦諸國,不滅善緣,照牒放行。
須至牒者,大唐貞觀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寶象國君見此,看著通關文牒之上的寶印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