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您怎的又打兒臣?”
“你莫非當真不知本宮為何打你?”
長孫皇后狠狠的拍了李承乾一巴掌,說道:“本宮與你父皇當初身在秦王府之時,是何等小心翼翼。
無論是在你皇祖父面前,還是在文武百官面前,皆不敢有半分大意,更不敢有絲毫自大之心。
如此這般忍辱偷生、歷經千辛萬苦,方才有了你今日這太子之位。
可你身為我大唐太子,竟然驕傲自滿,幾次三番屢屢挑釁佛門,更是將我大唐置於險境。
你倒是與本宮說說,你與你皇伯父當日有何兩樣?”
李承乾揉著腦袋,委屈的說道:“母后,兒臣欲行之事早晚要與天庭佛門對上。
即便兒臣如今忍氣吞聲,他日也定然無法善了。
更何況您也知曉兒臣所發之大宏願。
若是佛門大興、天庭之主地位穩固,兒臣幾時方能完成當日誓言?”
“就憑几份話本,你便能阻止佛門大興?
李高明,你這是在外傷了腦子,還是當本宮……”
“兒臣不敢,兒臣怎敢對母后不敬。
只是母后您也知曉,世家之所以在百姓心中尤為重要,便是因其深諳輿論宣傳之道。
兒臣此番做法,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您若是不信,待會兒待李香君歸來,您可自行挑選三兩話本試試。
兒臣擔保,您若是看過之後,定然會不滿佛門天庭之做法。”
李承乾拍拍胸脯,自信的說道。
長孫皇后見狀,點頭笑道:“你素來知曉分寸,本宮暫且信你一次。
不過即便如此,我大唐百姓也定有信教之人。
你又打算如何處置?
莫非想要行那狠辣手段?”
“母后放心,兒臣便是再糊塗,也知曉民心不可逆。
若有百姓執迷不悟,兒臣也不會強求。”
李承乾抬起頭,說道:“不過母后亦知百姓心中有桿秤。
朝廷待其是好是壞,百姓心中自可分辨。
待朝廷廣施仁政惠及天下,百姓定然會心向朝廷。”
“你打算施仁政籠絡民心?”
長孫皇后微微蹙眉,不解的盯著李承乾。
李世民的疑心病太重,若是這般行事,肯定會遭受猜忌。
看著長孫皇后擔憂的表情,李承乾瞭然的笑了笑。
略微上前幾步,說道:“母后放心,兒臣自會上奏父皇,絕不敢以兒臣之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