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瑜:“……”
她錯了,這還不如她原來以為的,雖然兩種欺騙都傷感情,但不想費神編螞蚱,總比生辰賀禮是假的要好一些……
她有些不敢置信,懷疑盛隆和現在才是在騙人。
因為他雖然喜歡開玩笑,但一直很有分寸,她不覺得他會在這種事上騙人。
更何況,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或許,是因為我心情不好。”盛隆和道。
說話時,他噙著淡淡的笑意,與尋常玩笑的模樣無二,覓瑜卻敏銳地察覺到,他說的是真心話。
她依偎在他的懷裡,仰頭凝視著他:“夫君……?”
盛隆和沒有看她,神情悠遠,似乎在回憶往事。
他安靜了一會兒,緩緩開口:“那串螞蚱,的確不是我給師父置備的生辰賀禮,而是我花費了許多精力準備的,想要送給母後和兄長的禮物。”
覓瑜一愣。
他對她笑了一下:“小時候的我雖然養在太乙宮,但並沒有與世隔絕,仍然能收到母後送來的東西,當然,是偷偷託人送過來的。”
“一開始是些衣食用品,譬如母後縫制的衣裳,製作的糕點等等,後來,隨著我讀書認字,便逐漸有了書信,短短的幾句話,能讓我高興上許久。”
覓瑜聽著他的講述,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幕場景——
一個小小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屋子裡,翹首以盼著親人的來信,終於,他等來了,他迫不及待地開啟信,三兩下讀完,然後又讀了一遍,再一遍。
薄薄的一張信紙,寄託著親人對他的思念,笑容在他的臉上綻開,這笑容會持續很久,直到被等待的焦急取代,進入下一個迴圈……
這樣的想象,讓覓瑜升起一陣心酸。
她心疼他,小小年紀就不得不與親人分離,在太乙宮中生活,縱使有通達道人照顧,比起別的孩子在父母膝下承歡,這樣的日子也分外孤單。
同時,她也為他感到欣慰,欣慰皇後沒有放棄他,即便相隔甚遠,也依然掛念著他,給他送來溫暖和關愛,讓他不必在孤獨中成長。
盛隆和的講述還在繼續。
“和這些東西一起送過來的,還有兄長的手信。”
“兄長比我要聰慧許多,不過五歲年紀,就能倒背如流十幾本大家經典,讓我有時都慶幸自己不在宮中,不用和他一起念書。”
“當然,他也不是什麼方面都厲害。比如有一次,他在一本利州的風物志上,看到一個草編螞蚱的方法,想照著編出來幾只,就沒有成功。”
“風物志?”覓瑜有些好奇地重複。
他頷首:“那本書上說,每逢夏秋之際,利州的孩童都會編織螞蚱,家裡有幾個人,就編幾只,然後把它們串起來,掛在大堂裡,寓意闔家團圓。”
“而母後正是利州人,所以兄長在看到這份記載後就留了心,學著編織螞蚱,可惜嘗試了好幾次,都失敗了。”
“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假借讓我拓寬眼界之名,託母後將書轉送給我,並偷偷在書裡夾雜一張紙條,拜託我試上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