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一技之長者也可以報名!
周志文看的清清楚楚,知道這是有人在招收流民。至於要做什麼他就不清楚了。
不過作為一縣之尊,他有責任弄清這件事情。
畢竟局勢混亂,有些人趁機做一些不法勾當,買賣人口,都是有可能的。
而這也許就是打著招工的幌子,做一些見不人的事也不一定。
他就準備前去巡視一番。
“大人!”
城門守軍見到周志文,都是恭敬問候。
他們都是是發自內心的的敬佩這位縣令大人。
因為他肯為百姓做實事,是真正的好官。
因為周志文懂得了為官者,本就一介草民,自然草生即生,草衰即亡的道理。也知道了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科舉,為什麼要做官的真諦———良知。
這就是大學問家王陽明所說的:僕誠賴天之靈,偶有見於良知之學,以為必有此而後天下可得而治。
所以他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官兵的擁護。
“大家辛苦了!”周志文對著守門的兵士點頭說道。
他沒有任何看不起他們的神情,自然而然的說道。
這個時代重文輕武,極為的嚴重。雖然心裡近年時局動盪,對於武將開始重視起來,可是文人依然瞧不起這些粗鄙武將。自認為高人一等。
而周志文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他平易近人,對於武官文官沒有任何區別對待。
看著周志文走向了那個新搭建的帳篷,幾個士兵開始交談起來。
“周大人,果然如同傳言中的一樣,不是其他官員可以比的。他對我們這些普通士兵也很尊重。”幾人看著周志文的背影,神態越發恭敬起來。
而這時,周志文已經到了帳篷外。
“這位先生你有什麼事情?”一個負責招收的人看到周志文後,想道唐婉兒的交代,不卑不亢的問道。
“你們是那家的侍從,招收這些難民是為了什麼?”周志文見此人平靜的對待自己,倒是有些詫異。
他雖然沒有穿官服,可是在這吉昌縣不認識自己的人還是很少的。
他不認為對方不認識自己。
劉三自然是認識周志文這位縣令大人的,他原本也很緊張。
可是想道唐婉兒的交代,他就鎮定自若起來。
而且他也是故意裝著不認識對方,所以才稱呼他為先生。
原來,在這幾天前,他們就來到了吉昌縣。
不過他們並沒有馬上就開始招收難民,而是先打探清楚了這裡的情況。
作為本地縣令的周志文自然也在他們打探的範圍之內。
因為他們要招收流民少不得會引起對方的注意。
既然如此,何不主動出擊,吸引對方的關注,讓他過來主動為他們提供幫助不是更好嘛!
而現在果然如同唐婉兒說的一樣,周志文來了。
他們招收流民的事情,就是唐婉兒有意讓人故意傳到周志文耳中的。
劉三按照唐婉兒的計劃說道:“回先生的話,我們乃是唐家的下人,前來此地招收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