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勤自嘲一笑,他還真是杞人憂天。
他開口笑道:“是啊!她既然要走之前就該走了。至於安全,有秦文秦武二人在,想來這吉昌縣內怕是很少有人能傷到她了。”
福伯說道:“嗯,你明白就好!唐姑娘不是一般人,她一定會順利完成任務的。你就在此等待她的好訊息就行了。”
他是過來人,關於兩人的一切都看在眼裡。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趙勤自己都沒有發現,他已經被唐婉兒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力。
卻說唐婉兒下了山,就吩咐眾人向著吉昌縣而去。
這是她第一次下山,也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個時代。她對於這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招兵買馬,當然不能隨意找個地方就開始。
她先要去吉昌縣裡購買一些物資,而且縣城外面才是流民集聚區,也只有到那裡才能順利招到人。
吉昌縣,自古以來民風彪悍,可是因為這裡接近燕雲十八郡,作為曾經朝廷貢馬的必經之地,商業發展起來。這裡便開始魚龍混雜,各種各樣的人都匯聚在此。
後來燕雲十八郡被割據而出後,這裡更是成了燕國與陳、衛兩國的唯一溝通渠道。
近年來,燕雲十八郡的流民大量湧入到此,使得官府壓力大增。
剛開始他們還接納流民,開倉拯濟難民,可是人越來越多,壓力也越大。
而這壓力漸漸轉移到了本地百姓身上,他們由一開始的好心善意,慢慢的變得麻木冷漠起來。
為此,吉昌縣令也被換了幾屆。這是一個燙手山芋,每人想要接手這個麻煩事。
辦的好,是你的義務;辦不好,就是失職。
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有關係的官員紛紛調離此地。
而周志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接任了這個縣令。
他乃是窮苦人出身,沒有任何背景。這件事情也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為官者,察民之疾苦!
他清楚自己為何做官,就是要造福一方百姓!
所以他沒有抱怨過,任勞任怨的工作。
在他出任縣令以來,這裡的局勢已經有了一絲緩解。
倒是他在如何治理,相比較源源不斷湧入的難民,他也是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這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做的只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這一切都是燕雲十八郡內部導致的,而那裡已經歸屬在陳、衛兩國手裡。這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縣令可以解決的問題。
對此,他無能為力!
可是最近他聽到了一個好訊息。
有人在招收流民,可以為他們提供住食。
這可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他一聽問就出了縣衙,前往城門口檢視情況。
他站在城門口,就看到不遠處搭建的一處簡易帳篷外,張貼著一張公示牌,上面寫道:
招收大量工人,提供食宿!
身體健康,年輕力壯者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