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的人越少,他的子孫考中的機會便越大。
五日後,《大宇日報》再次刊登一則訊息,宗室書院已選址,開始緊鑼密鼓修建,同時公佈了持有入學資格宗室名單,並註明入學資格申請倒計時,最後三日。
宗室炸鍋了。
賭咒發誓說好一起抵制,他們卻偷偷有了資格。
這幫不要臉的!
快!
最後三日了,咱們也去申請。
······
宗室革新很順利。
身份轉換後的子弟逐漸步入正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業上,也明白了賺錢養家才是正事,牢騷便慢慢少了。
官冗革新開了個好頭。
接下來便拉開大宇史上革新官冗嶄新的一幕。
《大宇日報》上刊登了一則又一則革新的訊息。
門蔭制度徹底取締,以後入仕唯有科舉。
權貴和官員已經有蔭官的子孫轉為實職,這和宗室子弟一樣,都要下基層任職。
然,這次下的基層卻不一樣,準確的說叫下村鎮。
大宇皇權不下鄉,只能到達縣一級,實行國家權力與基層勢力相結合來統治。
縣以下的村鎮推舉德高望重的族人或鄉紳來管理,稅賦由他們代為徵收,朝廷政策也有他們代為傳達。
現在皇權下鄉,自然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以皇權下鄉不能解決官冗問題,反而增加朝廷開支為理由上書反駁,無一不被盛騰駁回。
確實,這一舉措從表面上看換湯不換藥,但實際效果卻非如此。
混日子拿錢的官吏沒有了,他們得深入鄉村,為百姓辦實事,實實在在為百姓生計著想,徹底解決百姓溫飽。
這是親民政策的一種表現。
同時還裁減了一些閒散衙署,官吏均下鄉任職。
還有了一項硬性規矩,官吏必須有下鄉的經歷,才能選調進城。
誰願意去鄉下吃土。
頓時孟青雲又成為士大夫和權貴的公敵。
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M..COM到進行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