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事例中,百姓知曉政策極為重要,我覺得應該宣傳國家大政方針,讓百姓知道朝廷的親民政策,革新才會邁開成功的步伐,咱們第一步應該做好宣傳。”
宣傳?
以往也做啊!
革新政策下派到地方,官府都做了宣傳。
對了,孟青雲的意思是宣傳力度不大,宣傳不到位,以後得加大力度了。
可吏治上不去,好多官吏會懈怠工作······也是個難點。
秦翰把這個疑問提出,孟青雲笑道:“不需要麻煩這些官老爺,我們出版報紙宣傳,打勝輿論戰,把朝廷心聲透過報紙傳遞到千家萬戶······”
“報紙?”
“什麼是報紙?”
疑問丟擲,孟青雲自然要解釋。
“報紙是一種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刊物,其中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能夠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
嗯······這個解釋太死板了,孟青雲重新組織語言,“也就是朝廷實話實說,把百姓關心的事,以及朝廷的親民政策都印在報紙上,讓他們瞭解朝廷的大政方針和態度······這樣還可以用輿論引導百姓,百姓還可以監督官府······只有百姓覺悟了,貪官汙吏才會少了滋生的土壤······”
見他們還是一頭霧水,孟青雲拿過筆來,畫了個報紙圖樣,詳細介紹了一番,三人才恍然大悟。
這個真不錯!
百姓吃透政策,官府想不作為都不行。
出版報紙容易,成立報社,選好工作人員,又有活字印刷······晏瀚博當即承擔下來。
“革新的主旨是民富國強,辦法不外乎開源節流,但一提到節流,反對聲一大片,原因就是革新會按住了一部分人的錢袋子。大宇資源總共就那麼多,朝廷要多佔,他們便會少佔,所以就會怨聲載道,就會千方百計阻止,可我們為什麼不在開源上想辦法呢?”
以現在的生產力,資源就那麼多,革新最終會觸碰太多權利階層的利益,改革的阻力太大,最終還會走上失敗的老路。
所以孟青雲提出開源的辦法。
君臣三人沒有驚喜,他們對開源持懷疑態度。
“就算組織力量開荒,能開出多少良田?其實能開良田的土地早被開完了······”
孟青雲不由腹誹秦翰太low,開源不是開荒。
想想也怪不得他眼光淺,在這個沒有工業的農耕時代,人們的意識中只有土地裡刨糧食。
“秦相,開源的辦法有很多,不需要開荒,比如海水曬鹽就是絕好的辦法。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資源,只是我們現在沒辦法開採而已,不然處處都是寶······”
孟青雲口滑,一下子剎不住車,“比如海水中除了食鹽,還有很多寶藏,就連我們周圍的空氣都是寶貴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