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後世那些體育生上英語課你就會明白,他們的痛苦就和大宇的武科考生一樣。
因此說,大宇武科童試更像是一種達標測試,只要每一項都達到合格線,就能成為武秀才。
就如此,武秀才也是為數不多。
孟虎雲拿到試卷,認真看題。
受孟青雲的影響,他的字還算中規中矩。
十道題中有五道有把握。
武秀才鐵定有了。
孟虎雲拿起筆,一絲不苟開始答題。
••••••
武科如火如荼進行,朝堂的勾心鬥角也在有條不紊進行。
以文治武是大宇朝治國的一種方式,準確的說是某種潛規則。
它從來沒有寫在紙上形成規定,卻是文官用於壓制武人的規矩。
武人就該低文人一頭。
因此彈劾孟青雲替武人撐腰,不能直接定罪名,得旁敲側擊,最後引出他的險惡用心。
“陛下,武人無信義,朝秦暮楚••••••”
彈劾孟青雲,周興朝歷來喜歡打頭陣,他的話繞的很遠,從二百多年前說起。
那時候諸侯割據,連年混戰,國土淪喪,百姓屠戮••••••對國家的破壞極其恐怖。
手裡有兵便是王,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武人的名聲就是那時候敗光的。
鋪墊了半天,周興朝回到主題上。
“••••••孟翰林初到霖州,不思收復失地,卻替武人撐腰••••••陛下,孟翰林手握重兵,不得不防啊!若是圖謀不軌,我朝邊關危矣!”
“臣也有同樣困惑,請陛下三思!”
幫腔的人出現,孟青雲便籠罩在炮火之中。
沒有人替孟青雲說話,因為他超越了文官的底線。
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武人抬頭。
盛禎沒有表態。
他清楚這只是開胃菜,後續的炮火更猛。
他實在想不通,範賢等人為什麼強勢打壓孟青雲。
以前有儀王,他們還可以腳踩兩隻船,現在很明朗了,太子肯定是繼位者,他們還這麼瘋狂,到底是為什麼?
當然是利益。
孟青雲上升速度太快了,如果不努力打壓,很容易升到他們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