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一片讚譽,紛紛稱道李家父子是忠臣。
李友如願成為議和大使,李威連升兩級,以正四品武官忠武將軍銜掛帥禦敵。
孟青雲沒有閒著,他又率兵打下兩個府城,雨林府和桑囤府。
率兵離京的時候,盛楨曾經告訴他,如果晉國寫下降書,即刻班師回京。
孟青雲清楚皇帝心裡的想法。
晉國不是大宇的死敵,教訓一下,讓他們收斂即可。
大宇的死敵永遠是毅國和輝國。
但孟青雲清楚,要想讓晉國寫下降書,就得把這幫孫子打疼打怕。
當聽說李友是議和大使,他兒子掛帥後,孟青雲有了主意。
他下令讓守雨林府和桑囤府的大宇軍撤回來,讓李威兵不血刃收復兩府。
守軍收到撤兵命令實在想不通。
以大宇軍的實力,打敗這群敵人不在話下,孟帥為何下這樣的命令?
然,軍令必須要遵守,守軍拉著繳獲的糧米財帛撤回槐林府。
李威想不到天上居然掉餡餅。
他率兵入駐兩府,然後兩份捷報飛送京師。
忠武將軍率軍反擊,晉國將士各個用命,大宇軍大敗而逃??????晉軍首日收復雨林府,次日收復桑囤府。
大功啊!
晉國朝堂沸騰,都覺得議和多餘,就應該讓李威再接再厲,把大宇軍全部趕過北良海。
本想派兵把李友追回來,想想還是算了。
雙管齊下,能讓大宇軍早點退最好。
李友到了槐林府。
陪同他的是李德康的心腹,翰林學士王思海。
王思海本不想來。
若是簽下喪權辱國的契約,他的仕途就此劃上句號。
李德康早想到了這一點。
李友是主使,王思海只是個書記官。
動筆頭子的人,關鍵是監視李友。
“孟將軍,我勸你趕快退回大宇,再遲半步,怕是??????”
王思海膨脹了。
李威收復兩府,勝利就在眼前,怕個毛!
在談判桌上,他第一個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