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康聞言大喜過望,忙迫不及待道:“愛卿快說!”
“宇軍來勢兇猛,我朝應雙管齊下,其一是派兵阻擊,遏制敵軍推進速度,否則以宇軍之勢,數天後就會席捲我朝大片土地!”
李友憂心忡忡道,“其二便是議和??????”
王純立刻打斷道:“宇軍入侵是為不義之師,海匪殺人越貨,卻賴到我朝頭上,議和便是恥辱,我朝應派兵反擊,將侵略者趕出去,收復失地!”
“王相,你率兵去收復失地怎麼樣?”
面對李友質問,王純一點都不慌,大言不慚道:“我乃文臣,率兵打仗是弱項,我豈能誤國!”
“那王相可有合適人選推薦?”
李友步步緊逼,王純不再理睬。
他就是下意識和李友唱對臺戲,誰去打仗與他無關,更重要的是,他若推薦將領,敗了就是他的禍,他才不背這個鍋。
見王純不說話,李友道:“北良海天塹,也被宇軍一蹴而就;北良林屏障,如今變成焦土;馮將軍驍勇,今已馬革裹屍;槐林府堅固,現已淪為敵軍大營??????試問,我朝還能禁得起這樣的折騰麼?若不快議和,我朝不知還有多少城池淪陷,陛下,臣懇請早做決斷!”
朝堂頓時安靜。
這是誰都沒主意的節奏。
李德康沉思片刻道:“那就以李卿所諫,議和與阻擊兩不誤!”
“諸位愛卿,誰願領兵阻擊宇軍?”
大殿內沒人應聲,誰都一副高深的模樣,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宇軍勢大,誰領兵誰就是觸黴頭。
明哲保身,但求無過,才是為官之道。
李友心中暗喜。
國難當頭,無人替陛下分憂,該我一家飛黃騰達了。
李友出班道:“臣推薦一人,可延緩敵軍進攻腳步!”
滿殿大臣裝呆頭鵝,李德康失望透頂,聽到李友推薦,心中不由高看一眼,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李友實乃朕之股肱之臣。
“愛卿推薦何人?”
李友道:“臣推薦雄武將軍李威,他入軍旅多年,弓刀嫻熟,謀略過人,若是他為帥,定能阻擋敵軍步伐!”
李威?
李德康稍稍皺眉。
李威是李友長子,確實早入軍中,在軍中也有影響力,只是他才是正五品武官,掛帥迎敵似乎資質不夠,
而且李友推薦自己兒子,這似乎有任人唯親的嫌疑。
最重要的是,他父子若是攬了大權,就會盯著自己的皇位。
畢竟朕還沒有子嗣?
王純看透了李友的目的,他在替自己兒子攬權,但這是雙刃劍,面對強勢的宇軍,他相信李威絕對沒有能力擋住,反而會大敗而歸。
索性老夫推你一把,把你父子推到懸崖邊緣。
“陛下,臣覺得李威將軍定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