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騰這麼一問,大臣都不說話了。
這也沒辦法說。
現在情況離盛世太遠了。
天下太平就是騙人的鬼話。
毅國和輝國虎視眈眈,恨不得把大宇生吞活剝,要不是歲幣乞和,早就發動戰爭了。
百姓安居樂業也不切實際。
安居樂業了,怎麼會有不少人佔山為王,不少人流離失所••••••好多情況都與盛世格格不入。
見眾官不言不語,盛騰又道:“那我說說百姓眼中的盛世!”
“這些日子,我出宮微服出訪,到了底層鄉村百姓家裡,看到了好多你們見不到的情景。”
“百姓苦啊!吃飯大多是一日兩餐,根本吃不飽肚子,便在食物中加野菜或其他東西••••••可以說你們家的狗吃得都比他們好。”
“我想,這種日子,諸位大人可能連須臾都不願過,但百姓卻過得有滋有味,他們覺得只要不被餓死,只要能果腹,就是盛世。如果能吃飽肚子,不論吃什麼,就算是盛世中的盛世。”
“提起盛世,他們眼中充滿渴望,他們為陛下歡呼,祈禱陛下萬歲,說陛下仁慈,是個仁君,變著法兒讓他們能夠活下去,活的更好••••••”
得民心者得天下。
治理天下,須知民心。
盛楨聽到這些,眼中有些溼潤。
他沒有想到,百姓的需求原來這麼簡單。
這個仁君,他當之有愧。
盛騰接著道:“每到一處,我總能聽到女孩子取奇怪的名字,比如閻婆惜、李婆留等乖乖的名字,我很是納悶,有一天問了個老奶奶才知道,這個名字就是一把心酸淚。”
“原來百姓生活太苦,生下女孩就叫賠錢貨,成人後又會負擔一大筆嫁妝,所以好多家庭養不起,就偷偷溺死••••••當然也有心軟的婆婆,捨不得溺死女孩,便有了這樣畸形的名字。”
“我曾給百姓說過,寒門出貴子,讓孩子讀書,走科舉的路,這樣就會改變他們的生活,但這話與幻想無異。連肚子都吃不飽,哪有錢讀書。而且讀書太花錢,老師的束脩、書本費、科舉的考試費••••••合起來算算賬,一家人三年的收入都不夠一個人讀書用••••••寒門出貴子難吶,難於上青天!”
“還有,但凡有災荒,朝廷怕災民造反,便把青壯收編為廂軍,留下老弱婦孺苟延殘喘。這看起來很合理,當兵吃皇糧,增加了國防力量,減少了造反人數,其實弊端極大。許多事情都被暫時的安定掩蓋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成為空話,還給朝廷增加負擔。”
“最重要的是,這些百姓不願當兵吃皇糧••••••”
什麼?
還有這種想法?
當兵吃皇糧是多好的事。
再都不用為吃飯愁眉苦臉了,怎麼也不願意?
這話有點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