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大人的驚詫也是我的驚詫,我當時也在想,有糧吃有錢賺不好麼?當百姓說出心中的話,才恍然大悟,是我們都不懂百姓的生活。”
遊弋在驚詫的目光中,盛騰娓娓道,“他們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厭家貧,家就如養育他們的父母。只要不餓肚子,他們願意呆在家裡,重建家園,而不是背井離鄉去當兵吃皇糧。”
“青壯當兵走了,留下那些老弱婦孺怎麼辦?老無所依,只能自生自滅。”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不管疾病貧窮,風霜雪雨,他們願意一家人共同當難。然而,官府的人不管這些,他們一刀切,誰拒絕入廂軍,就會被指定為蓄謀造反,所以他們心裡即便有千萬個不願意,也只能當兵,誰願意被扣個反賊的帽子。”
“其實沒有人願意造反,只要不餓死人,他們都願意守著土地過日子。如果村子裡有人嚷著造反,不用官府出面,村民就把他們扭送到衙門裡了,當然那些心懷叵測的人除外••••••”
盛騰娓娓而談,說出了好多心酸,也觸動了大夥的心扉。
這番話似乎提出了一個議題。
用當兵的方式來賑災是一個錯誤。
用錢糧救濟,讓他們重建家園才正確。
但這是祖宗之法,大宇立國以來一直如此。
現在真要改這種規矩,如果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盛楨很欣慰。
年輕人的思路就是不一樣,他們敢於質疑祖宗之法。
孟青雲剿匪是一個例子,太子想改變賑災方法又是一個。
大宇朝就需要這樣有魄力,有擔當的年輕人。
大宇朝積病很多,需要改變,但現在似乎有點早。
他等著這些年輕人成長。
盛騰又說了很多,全是民間疾苦。
這時誰還敢說這是盛世。
“大鵬展翅九萬里,看不到地上的蚍蜉,高高在上的王公貴族,不會也不屑在意普通百姓的生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希望以後官員應該去百姓家走走,看看他們的疾苦,瞭解他們的心聲,尤其是地方官員!”
這是盛騰最後說的話。
盛騰硬生生給眾臣上了一課。
雖然眾臣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但好多人心中有了觸動。
••••••
石大丙親自出馬,很快就將司徒清案查了個水落石出。
沒有人指示他刺殺太子。
他不知道太子身份。
就是替兒子出頭,又貪圖錢財,才做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
司徒清在宇德縣的貪腐情況也招出,他把宇德縣當成自己的花園,活生生就是宇德縣第一霸王,政績都是用銀子吹上去的。
當然還牽扯出來幾個受賄的大臣,徐開霽自然在內。
這些人全部被石大丙召喚去武德司,對受賄罪行供認不諱。
儀王沒有參與此事,盛楨甚感欣慰。
他本想外放儀王,讓他永遠死了這條心,又一想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