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後世小學生的計算模式,它在這個世界是劃時代的存在。
就是農夫與愛因斯坦的故事。
大宇朝人不會用豎式計算,他們大多用算籌,雖然也能算出結果,但費時費力。
而豎式計算,完全可以拋棄算籌。
孟青雲講了十幾個例題,其中夾雜了進位的概念。
別小看古人的智力,現代人不一定比他們聰明,只是時代侷限性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
任何時代都不缺聰明人。
比如前世它知道的祖沖之,比如郭守敬••••••
後世小學生的題目,自然難不住這些秀才,當孟青雲把豎式加法舉例講解後,他們頓時明白了。
這種方式比用算籌方便百倍。
孟青雲寫了十幾個算式,讓學生們練習,掌握這種方式的計算。
大夥都很新奇,紛紛拿筆在本子上計算。
“太好了!”
每算對一道題,學生就一陣歡呼,等把黑板上的十幾道題都做完,他們笑逐顏開,言稱算學很簡單。
井底之蛙,還驕傲了,數學多奧妙你們知道嗎?
孟青雲再次出題,這次當然要加大難度,變成六七位數的加法。
當這些題完成後,孟青雲再次增大難度,題目都是四位數以上的連加,加數至少四個。
這次秀才們做題速度慢下來了。
少頃,馬奕突然喊道:“孟先生,我發現豎式加法配合速算,效率更高!”
孟青雲極不習慣這種稱呼。
大家都是同窗身份,以前都相互稱兄。
這個兄不論歲數,只要是同窗,相互稱兄,試為尊敬。
自從速算查到好多貪汙後,府學要求秀才們以老師之稱,對待孟青雲。
這無可厚非。
讀書人容易認死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孟青雲能為他們解惑,自然是老師。
而且,孟青雲還把這些學識,無私的講授給他們,就憑這德性,叫一聲先生也不虧。
嗯?
這小子數學天分不錯。
只可惜生在富貴人家,不然有可能成為大宇朝數學專家。
“馬奕同學說的不錯,學以致用,速算就是為了用在計算中。以後計算中你們要注意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