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通常在八月底放榜,考試結束後秀才們都逗留在府城,等待鄉試結果。
官方並沒有要求一定讓考生逗留在府城,但誰都捨不得離去,都想親自見證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
雖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個夢,但夢很美妙,誰捨得醒來。
只要還在夢中,中舉就有可能。
連續繃緊了九天神經,秀才們心力交瘁,就像霜打的茄子,緩了一天後,便如雨後春筍,生機蓬勃。
考試結束,閒暇無事,秀才們便想找些樂子,來慰籍被黑色八月折磨破的玻璃心。
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你見過那個學生高考結束就立刻進入複習狀態的?
都是三五成群,遊山玩水。
後世的高考生大多是十八九的孩子,他們思想純潔,愛好單純,除了遊山玩水,做不出其他出格的事情。
而古代的鄉試生卻多是大老爺們,他們愛好廣泛,做出奇葩的事,不足為奇。
文人騷客,總會有騷操作。
要麼遊山玩水,感喟自然的魅力,要麼以文會友,喝著小酒,吟詩作對,要麼去煙花柳巷,尋找風花雪月的故事••••••
熟識的秀才自然要聚一聚。
這不,府學丙醜一齋的三十人就同聚孟氏酒樓。
同窗聚會,又在自己酒樓,孟青雲如何都推脫不掉,只有欣然應允。
三十人同班,自然知根知底,誰家底厚,誰爹是官等情況都心知肚明,自然沒必要炫耀權勢和富貴。
再說孟青雲在旁邊,比富,在場誰夠格?
他的銀子可是自己賺的,啃老的人好意思得瑟。
因此,話題自然而然來到考卷上。
三場考完,他們都累成一條狗,沒有來得及對答案。
“首場‘中不內’那道題太陰了,費了我兩個時辰,才找到出處。原來是《論語•鄉黨》裡的句子,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有馬奕的地方,永遠少不了顯擺。
他自信滿滿,明顯考的不錯。
“哎••••••”
幾聲嘆息。
有人答錯了。
“答錯的同窗不要氣餒,鄉試主要看策論成績,其他文章只是參考,只要策論寫得好,進前一百還是有希望的!”
你這是安慰,還是炫耀?
那些答錯題的秀才氣鼓鼓盯著馬奕,但也沒辦法,人家有錢有勢,還學習好,拼什麼都拼不過人家••••••差距太大,生氣也得陪著笑臉。
接著大夥又說了些鄉試題目,仍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馬奕一直臉色紅潤,誇誇而談。
馬奕道:“那道算學題,你們的答案是多少?”
“孟學究才是最有資格說出算學題答案的人!”
有人看不慣馬奕得意的樣子,拉過孟青雲打他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