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有了毛病,再堅持考試,那隻能算精神寄託了。
吃完後,孟青雲活動下身體,他不會什麼拳術,便裝模作樣來了套閃電五連鞭。
不錯!
這成名絕技用來驅除疲勞,恢復精神還是很有幫助的。
接著孟青雲開始解決試帖詩,等寫完底稿,天已經黑了。
孟青雲點上蠟,就著開水吃餅丁,吃飽後在燭光下研究另外四道經義題。
前三道好作答,沒有多少難度,按前面的套路寫就是好文。
孟青雲略作思考,這些題的輪廓便出現在腦海裡。
先在腦中打草稿,明天再寫底稿。
第四道明顯又是截搭題,題目是“不學而立”。
孟青雲首先想到的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為政》,原句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而立有了,可前面的文字似乎與不學沾不上邊。
孟青雲大腦飛速轉動,終於在《論語•陽貨》中找到這樣一句,“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可這截搭只能是“不為而立”,與“不學而立”有差別。
嗯?
難道是考官謄寫考題時疏忽了?
百思不解中,孟青雲突然醒悟過來,現在是經義題,自己卻跑進《論語》的片場中了。
快進五經片場!
最後終於在《尚書•孔傳》中找到原句,“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
破解了這道截搭題,孟青雲渾身放鬆,頓時倦意來襲。
好好睡一覺,明天再作答。
將恭桶放在拐角處,蠟燭熄滅,筆硯放在一邊,答卷紙小心用考籃壓在桌上,再把考桌移動,離床有一段距離,免得睡熟滾下床,把考桌弄翻。
小心駛得萬年船。
避免單文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發生。
第二天,孟青雲起床,沒條件洗漱,吃餅喝水,便開始作答。
做完四道經義題已到下午,孟青雲耍了會閃電五連鞭,感到身體恢復了,就著開水吃了點餅,便開始修改底稿。
答題紙有限,若字數太多,沒地方束股就適得其反了。
嗯,先對照答題卷感覺一下,如果覺得字數多,就減肥,把可有可無的句子去了。
塗塗改改又到夜晚,吃餅喝水後,孟青雲把東西像昨晚那樣收拾好,然後直接睡了。
太累了!
第三天早早起來,吃喝拉撒結束後,孟青雲再次修改底稿,最後覺得完美后開始謄寫。
千萬不能“越幅”,否則答的再好也不取。
“越幅”就是違反了書寫規則,在謄錄試卷時,拈重了頁數,空了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