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緊張,慢慢想,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足夠了!
孟青雲先安慰自己,他深吸一口氣,開始尋找題目出自哪部書。
第一題出自《孟子》,這部書可以排除。
那就從《論語》開始。
孟青雲腦中飛速回憶《論語》中的句子,大約一個時辰,終於找出來這題來自於《論語•鄉黨》。
原句是“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呼!
長長吐了一口濁氣,心情頓時爽歪歪。
輕鬆之餘,他由不得開始吐槽。
親愛的出題官,你們這樣捉弄考生有意思嗎?
不直接出題我們認了,出截搭題我們也認了,你能不能把題目出長一點?
這不是題目難的問題,這是題目坑的問題。
寫篇文章像破案一樣,在四書五經中尋找蛛絲馬跡,這也太為難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了。
“對‘中不內’這個題目,元芳,你怎麼看?”
“大人,我覺得此題定有蹊蹺!”
剎車!
考試期間,思想不能玩漂移,要專心答題。
或許這是好事,別人不知道出處,亂答一氣,驢唇不對馬嘴,肯定過不了關。
這是淘汰一半考生的題目,一定要認真作答,讓自己的優勢明顯。
知道了出處,答起來就簡單了。
這是孔子講出行禮儀的句子,扮演好孔子,講出行禮儀,講出行安全原則,借鑑點好句好段,然後不露聲色的拍一下龍屁。
哇塞!
又是一篇好文章。
在草紙上寫好底稿,孟青雲伸了個懶腰,起身活動了下腿腳,突然有了尿意。
而後恭桶中奏響綿長的樂章。
繼續答題。
第三題中規中矩,題目出自《中庸》,是一篇考生寫爛了的題目,如同前世作文寫我的媽媽一樣,誰都能寫出個子醜寅卯。
只要不脫離八股文的要求,這題拉不開分。
怪不得出題官要挖空心思坑考生,如果每個題都像這個題一樣,真不好擇優錄取啊!
這麼一想,那些出題官突然可愛了許多。
三道題寫到草紙上,已經超過申時,肚子開始抗議了。
孟青雲取出餅丁,倒了杯水,慢慢咀嚼。
考試期間和平常不一樣,一定從細節上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能有任何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