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摘番椒。
紅彤彤的番椒從秧苗上摘下來,然後全部曬在打麥場上。
番椒要曬乾才會收。
村中幾乎每一家都有一個打麥場,俗稱私場,專門用於夏收、秋收放置小麥穀物等農作物的地方。
打麥場大多建在荒灘,而且地勢稍高,這也是為了防止暴雨發洪水,把打麥場上的糧食沖走。
此刻打麥場如同少女羞紅的臉龐,和族人臉上的笑容相映成趣。
在他們眼裡,這些番椒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孟青雲給的價格真高。
回家就為收購番椒,自己家的番椒全部僱人採摘,現在都曬晾在打麥場上,孟青雲覺得閒暇無事,便讓匠人按自己的要求做了個算盤。
這是大宇朝第一個算盤。
有了這工具,就可以完全淘汰算籌了。
但孟青雲記不全那些口訣,沒有口訣,算盤就是個玩具。
孟青雲只能一一去推演,慢慢補充完善口訣。
推演了幾天,珠算加減乘除口訣表完善。
孟青雲噼裡啪啦打了一遍,發現口訣正確無誤,心中暗自喝彩。
我真是個天才!
估計回府學把珠算教給學生,又能引起轟動。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孟青雲索性去三味書屋教學。
他不會去班門弄斧,只給大班學生教珠算。
這是新事物,自然吸引大家的眼球。
孩子們更是新奇,興趣盎然,幾天就將算盤用順手,珠算也學的有模有樣。
孩子接受新鮮事物就是快。
杜茂才的興趣不在算盤上,他好奇的是孟青雲印刷的工具書。
他拿過一本《四書五經精解精析》道:“青雲,書中的這些東西是怎麼回事?”
書有問題嗎?
孟青雲拿過書才發現問題所在,他的筆記中加了逗號和句號。
當初為了斷句方便,孟青雲在寫筆記時,不自覺在句子間加了標點符號,誰知工人居然原模原樣雕版,然後印刷出來。
這東西在他看起來很正常,所以熟視無睹,可對於杜茂才來說,足以驚掉大牙。
“這小蝌蚪一樣的東西,居然有斷句效果?青雲,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我用不著想,隨手就寫上了。
這是標點符號,還有好多呢。
估計這樣說出來,孟青雲就成為杜先生眼中的怪物。
還是先瞞著他吧。
“先生,弟子為了斷句,胡亂塗鴉,感覺還不錯,就用上了。之所以雕版時沒有去掉,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好斷句。”
這謊圓的嚴密。
杜茂才聞言滿臉喜色道:“這個辦法好,以後教學中,我也讓孩子們把這個符號用在文章中。”
哇!
杜先生要成為大宇朝推廣標點符號第一人了。
可喜可賀!
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