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七言律詩出口,單文柏收穫了掌聲和讚譽,一個接一個學子在剖析他詩中金句。
大宇朝重文輕武,當今陛下重視科舉,好多細節上為科舉行方便,因此讀書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百姓在潛意識裡敬佩書讀的好的學子,打心裡覺得他們就是當官的料。
孟青雲聽得懂單文柏詩文的大意,如果讓他剖析,可真是為難他。
作詩,他真不擅長。
如果背詩他倒也能很快背出幾首,尤其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前世他背下了不少,可這些是詩在這個時代有沒有被大詩人做出來,他也不知道,所以還是不要背詩的好。
就靜靜地當一個觀眾唄!
早早結束,早早回去,五天後廟會就到了,他還想大賺一筆呢。
不過他覺得單文柏的詩有背出來的嫌疑,前面還裝模作樣在沉思,後面則一氣呵成。
這首詩自然不是現場所作,做出來好幾天了,就為今天出彩,學子入人如此,心照不宣。
“我有了!”
又一學子驚叫,然後開啟摺扇,娓娓吟誦,如穩坐中軍帳的諸葛亮。
掌聲過後便是剖析。
慢慢的,孟青雲明白了以詩會友的內涵。
花花轎子眾人抬。
這是變相的相互吹捧。
讀書人的傲氣呢?
這也有些太虛偽了!
反正自己也做不出詩來,就融入這種氣氛中,做一個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的南郭先生吧。
吃酒吟詩談理想,讀書人的事,都很有樂趣。
單文柏的樂趣突然陡減,他看孟青雲不順眼。
孟青雲自始而終就在應付,他對自己的大作不上心,對其他同學的詩也沒點評,總是用一個好字和掌聲代替。
這是不屑。
呸!有幾個臭錢了不起!
我輩讀書人豈能為七鬥米折了這一身傲骨!
如果不是當今皇帝鼓勵經商,你連給我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孟青雲,你覺得沈鴻這詩作的如何?”
單文柏直接點將。
“這••••••”
孟青雲已捕捉到單文柏不友好的目光,他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得罪了這天才,但這樣的事,能避就避,沒必要和他衝突。
“慚愧,自從離開私塾後,我再也沒有溫習過書,同窗的大作我真無從評論,我還是幫著煮羊肉吧!”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去做我擅長的事。
“呸!卑賤的商人!”
在單文柏眼裡,孟青雲如是做就是對他不屑,他是永寧鎮天才,一個商人竟敢如此。
“單文柏,商人怎麼就卑賤了?”
孟青雲止步,轉身盯著單文柏道,“我孟青雲不偷不搶,憑本事賺錢,礙著你什麼了?”
“商人奸黠狡詐,不事生產而徒分其利,高賣低買,賺取中間差價,商業害農桑,我朝就應繼續重農抑商才對!”
單文柏義憤填膺,一副憂國憂民的豪情。
“單文柏,你敢妄談政事,忤逆當今陛下,你可知罪?”
孟青雲抓住機會,一句話捅他的軟處,“當今陛下重科舉、重農亦重商,屢屢給商人行方便,鼓勵經商已定為國策,你卻在此大放厥詞,難道陛下和朝廷重臣不如你一介書生?單文柏,你不知禮法,不識禮數,枉讀聖賢書,待來日我定當告之縣衙,取消你科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