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商被孟青雲隨手便拍下雲端,沒有了競爭對手,孟氏小吃攤生意極旺,隨著名氣外傳,外鄉鎮食客也來嚐鮮,客流量持續增加。
孟青雲沒有繼續增加食材量,並不是孟青雲不想多賺錢,這也是一種商業手段。
吃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美味的。
孟氏特色小吃絕無僅有,那些排隊卻沒有吃到的食客沮喪之餘,決心明天早早趕來,把沮喪留給別人。
如此,便形成良性迴圈。
提早收攤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孟正雲等人可以回家幫忙侍弄莊稼,孟青雲可以幫父親打製土坯。
自從說了修豬舍、養豬的話,孟學永每天都要打製土坯。
這時代沒有磚和水泥,修建靠的就是土坯及稀泥,而打製土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先拉一堆土,把中間的土鏟到四周,形成一個圓形的土坑,然後在土坑裡加滿水,等水滲透泥土,開始和泥。和泥特別吃力,在泥裡面撒上切短的麥草,一鍬一鍬翻過來,再一鍬一鍬翻過去,要連續翻好幾遍。
不能在泥中夾上乾土,否則修建後會留下豆腐渣工程的後遺症,泥也不能稀,稀泥打製不出結實的土坯。
接著把泥灌到方形木模裡,端起木模倒著扣過,輕輕把木模去了,一塊土坯便成。
孟青雲回去見父親把大半堆泥都打完了,忙遞過去一杯水說:“爹,我去的時候叮囑你把泥和好,等我回來打土坯,你怎麼都忙完了••••••這太累了!”
“你在坊市也不輕鬆,我忙慣了,閒著反而難受。”
孟學永一口氣把杯中水喝完道:“今天打完這些,修豬舍的土坯就夠了,等土坯晾乾,叫幾個族人修豬舍!”
“爹,你先歇著!”
孟青雲搶過父親手中的鐵鍬,開始打製土坯,孟學永也不去奪,微笑著看著兒子。
轉眼到了四月下旬,孟青雲在坊市做生意剛剛超過一個月,他給孟正雲二人發了月錢,然後把月錢漲了三十錢,吳氏等臨時工也每日漲了一錢,他們自然高興,幹起活來分外賣力。
……
孟青雲棄學經商,村中人說什麼的都有。孟青雲也成了他們教育他們孩子的反面例子,一張嘴就是,再不努力讀書就和孟么郎一樣,只能在商人堆裡廝混云云。
隨著孟氏特色小吃在坊市逐漸有名,孟青雲賺的錢越來越多。
而孟家生活條件的變化,也讓村中人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孟學永的衣服換成了新的,走路不再佝僂著身子,精神頭很足,隔三岔五還打幾斤酒回去喝。
而孟迎弟,換上新衣服後更漂亮了,據說,孟迎弟臉上擦的粉霜是鎮上香寶齋買的,值一貫錢。
嘖嘖,鎮上的香寶齋是縣城分店,那裡面的胭脂水粉貴的離譜,從來只有官宦或富戶家的女眷才能用得起呢。
村中人還嫉妒孟家的豬……
孟家修了豬舍,養了五頭小豬,而豬食居然是麩皮為主,還夾雜著稍許黑麵。
其他人家的豬都是刷鍋水加菜葉,有點秕穀糠就不錯了,孟家的豬竟然吃黑麵?
想想就來氣,有些人家連黑麵都吃不起,甚至連麩皮都摻進面中吃了,他家的豬竟然比人吃得好。
最可氣的是,孟青雲母親忌日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