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示註的很清楚,目前來看,大明進攻巴格達的軍隊算是孤軍深入,敵人往巴格達匯聚。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大明這是範了兵家只大忌,這樣的陣型,要是奧斯曼人還能忍住不包圍大明的進攻部隊並且吃掉,那黃得功就會非常的鄙視,奧斯曼無人矣!
大明現在的戰術都是採用的閃擊作戰的概念,以快打慢,以有備打無備,不到十天的時間推進數百里。
也就是奧斯曼是一個有戰略縱深的大國,要不然就滅國了。
不信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伊拉克是一個單獨的國家,那麼十天的時間攻到巴格達城下,那麼伊拉克就滅國了。
如果這個國家是埃及,那麼埃及現在也是十天被滅國了。
這才是為什麼大明承認奧斯曼是帝國,是跟大明同等的戰略對手。
因為這樣的國家,不是大明一口氣就能消滅的,必須要有完善的計劃,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有為此犧牲的堅定意志。
如果這時一個王國,那麼戰爭已經結束了。
各部緊張的進行戰前準備,黃得功盯著地圖看了好久,最後只能無奈嘆氣,沒辦法路是自己選的嘛,還能怎麼辦!
軍部整天等著盼著打仗,內閣說等等,陛下說等等,軍部就是等不及,要是在等一兩年,等奧斯曼這邊的鐵路直接修道伊斯坦布林城下。
就算不修到伊斯坦布林只修到地中海邊,那麼自己這次進攻就絕對不會停在巴格達城下。
波斯灣戰區的目標是打穿西亞,一直打通到地中海,而到了巴格達,這個計劃才盡興了一半。
這還是把容易的一半給幹了剩下的路程,需要士卒用腳一步一步的走,需要後勤物資經過河流經過沙漠一點點的運往前線。
下面的仗打的就是後勤,後勤能到哪裡仗就打到哪裡,而已後勤部隊的效率,想要把物資運往地中海,需要一個月?還是兩個月?
不過這都沒有辦法,軍部非要不聽勸的提前發動戰爭,感受後勤壓力也是他們自找的。
其實這邊的戰事,包括埃及和波斯灣這邊都沒有觸及奧斯曼帝國的核心利益。
這個就像是以前大明的東北和西北,雖然也是大明的一部分,但是這邊的戰爭不過是邊疆地區的一點小患而已。
包括奧斯曼人在這些地方都不多,這邊的治理方式都是採用的當地人自治為主。
就像大明西南的土司一樣,雖然那邊也有漢人,但是大明對於那邊只是需要那裡的資源和承認是大明的一部分而已。
奧斯曼帝國那邊也是一樣,只要埃及和伊拉克地區的人不造反,奧斯曼帝國就只在乎一些大城和重要口岸的利益,其餘地方都是自治。
真正的奧斯曼人也沒有多少,各民族雜居為主。
奧斯曼帝國甚至在這些地方都是採用包稅制,就是每年從當地土司手裡固定收多少稅,至於當地的土司能收上來多少,那完全不管。
你有本事多收,鬧出動亂自己想辦法平定,沒本事少收,但是交給奧斯曼的不能少。
包稅制之下的土貴族們哪有什麼好人,當地百姓無不賦稅繁重。
尤其是這幾年奧斯曼帝國為了同時跟歐羅巴和大明爭霸世界,瘋狂的擴張軍力,又跟沙俄作戰產生了大量的軍費。